两名进士十几名举人的队伍算不算巨大?
在每三年一次名额三百人以内的科举考试中,不算。但,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如秦家这般,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到这么多可以听从调度的进士举人,绝对算是无可比拟。纵观梁朝,也没几个家族能够做到。
秦家为何会如此下血本?为了利益。
国公夫人回京之前,秦家人没有见识过节度使是啥样,想象不出来节度使这样的土地爷能奢靡到哪种程度。
国公夫人的肆意妄为,给清高淡泊的秦家人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原来他们也可以这样活着,并非都必须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不与外人比与自己人比,同为秦家人才能更刺激到他们。能坐不站着;能躺不坐着;能享受为啥还要假装清贫。
一夜之间冒出来那么多的官,再淡定的人也不会淡定,潜移默化中改变了秦家人的世界观。渐渐的,他们把沈节度使京城府当成了秦家人自己的地盘。
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的这一切都可能会失去,他们怎还会认为“这没什么”“这原本就不是我的”。
人都是有这样的心理,哪怕是自己嗤之以鼻的东西,也不会让别人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走。
艳妮求助娘家,大伯是首先表态的人,“大房所有没有入仕的举人进士,必须去帮艳妮!”
他家和艳妮的矛盾是自己人的矛盾,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再吵再闹也是亲的。董氏不一样,董氏女一旦掌握沈家后宅,沈节度使京城府立马就是董氏人的天下,秦家人想继续当府官,做梦吧。
上台容易下台难,秦家那么多当沈府府官的怎么办?
表面上看这些都不关他的事,他家和艳妮有矛盾,他兄弟和儿子没有直接去当官,可间接的他家享受到的好处他心知肚明,真要是艳妮失去了沈府女主人的权利,他家连目前这些好处也不会再有了。
他动员自己的儿子和四弟,“现在是摒弃前嫌的时候,之前和艳妮的吵闹全是小事,如今这生死关头,你们要是不能冲在前面帮艳妮过了,那可真是让我们家和艳妮老死不相往来了。”
“该说的我都说清楚了,去不去你们自己掂量。去,也不是全为了艳妮,也是为了你们自己。富贵不会天上掉下来,是要拼要抢的。”
“小钢的信里写的很清楚,那边是个啥情况。斗不过董氏,大姑爷那边再没有我们秦家人的立锥之地。不仅如此,京城这边的便宜也会拱手让人。艳妮的日子会不会好过我不知道,咱家的日子是彻底不会好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