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老天爷都是安排好的,一环连着一环,环环相扣,不给人掉链子的机会。老天爷像是一张网,任你是人是妖都挣脱不了,一网打尽。
就在梁帝去休息时机,北地八百里加急报到了兵部。兵部不敢耽误,报枢密院。枢密院当值的阁老顾不得休息,急匆匆到大庆殿找梁帝。梁帝看到急报头大眼发黑,差一点一头栽下去。
怎么回事?事情正是谭玘料想的那样,晋国故伎重演,一如当年对待梁太宗那般,一面假惺惺的接收梁国的赈灾物资;一面出动骑兵进入梁地,大肆抢掠粮食和各种物资。致使北地三路民众经济上损失惨重,不堪其扰,纷纷举家迁徙。
好在的是此次晋人只抢劫物资,并没有惨无人道的烧杀。这原因在于之前北三路和晋国两道的贸易往来,边境民众私底下除了通商,还有通婚等等相互往来行为,增加了许多羁绊,为晋国骑兵对梁人的抢劫行为制造了障碍,让他们多多少少手下留情,不至于似先人那般对梁人作出赶尽杀绝的恶行。
那么问题来了,晋国的骑兵都到了梁国地界了,梁国的边军呢?是摆设吗?怎么就任由晋国骑兵大肆进入梁地抢掠?
这是个长的话题,需要慢慢说。
谭玘和梁朝中的大多数文人一样,来自南地,并不了解北三路和整个北方的环境,也意识不到北地的问题出在哪里。他们能猜测到的就是晋人不遵守道义,抢劫梁地。梁人为了求和平,损失点物资换和平。压根没想到寒冷地区的人们对温暖地区的向往,是植根于骨子里的,他们逮住机会就要实施他们的理想,或者可以说是对生存的需求。
之前说过,晋国南京道西京道十六州,和梁国的河北东路西路河东路地形地貌是一样的,都在一处平原上,不仅为晋国坝上草原地区的人们提供粮食,且还成为草原骑兵的粮仓。因此,晋国的骑兵可谓是晋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存在,兵强马壮装备精良。
相比于梁国,梁国的军队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了。梁太祖梁太宗南下跑马圈地所向披靡,足迹到达大越国。然北上呢,被晋人逼的赔偿停战,用物资换和平。这其中的重要一项因素就是梁国的马比晋国的少,马在战争中起的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梁国的钱再多物资再丰富,没用啊,和北人打仗没有马就是不可能打赢。北人有的是马,源源不断,打你梁人人家就是有底气。没办法,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优势,是梁人无法后天弥补的。
梁人马少骑兵少,对上马多骑兵多的晋人,可想而知能不能守住北三路的地界了。梁人军营里的兵卒还没有出营,晋人抢劫物资的骑兵都已经带上了物资跑了。等梁人兵卒两条腿赶到被抢的村庄,晋人的骑兵已经在分抢掠的果实了。这种不对等的军需装备,怎么可能要求两军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做不到啊!
当然,战争的失利也不能全归结于马的责任,另外一个因素也是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梁国北三路和晋国两道交界没有天险隘口,也是导致晋国骑兵能畅通无阻跑到梁国抢劫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