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母亲当年才十六岁,那员外老爷都六十多了。她去府里没多久,那老爷就死了。她生了病,大冬天的被主母赶了出来,躺在大街上等死。
河西村的几个人正好去县城置办年货,看她实在可怜,就将她带回了村里。后来她就和村里人成了亲,成婚第二年有了吕月华。
可哪想到,吕月华刚两岁,朝廷征兵,家里男人就没了。她原本不是村里的人,也有人给她说过其他人。可她不愿意,一个人带着吕月华长大。”
穆晓婉听了,心里唏嘘不已。
这个世道,人想平平安安过一辈子都是很奢侈的事情啊。
唐梅道:“就是因为这样,我才觉得这个吕月华很是难得。她家里就她和她母亲两个人,日子本来就拮据。
眼看就要到年下了,她针线活做的这么好,去镇上找个帮工的活,怎么也能赚点钱贴补家用。可她没去镇上,反倒一日不落的来这里学手艺。咱们这里可没工钱。”
穆晓婉好奇,“你可问过,她是自己愿意来,还是她母亲叫她来?”
“秋林问过。说是,她自己也愿意,她母亲也同意。只是这里没工钱,时间长了,她也有些犹豫。倒是她母亲让她坚持。
说既然是学手艺,就没有不辛苦的。有人愿意免费教你,不收你的束脩,已经是恩惠了。你若是连这点辛苦都不愿意付出,那你岂能成事。她这才耐着性子来。”
听了这话,穆晓婉倒是对这位母亲很有兴趣。
“她们每日做了多少活,你都记下了?”
“姑娘放心,记得清清楚楚。”
穆晓婉犹豫了一下,“再等等吧。”
唐梅不解,“等什么呢?”
穆晓婉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等第一场雪。”
唐梅道:“第一场雪,有什么特别么?”
穆晓婉笑道:“我今日教你些新东西,复杂难学,但是学会之后举一反三,就能做出不少新东西。等第一场雪要化的时候,你就告诉你的学生们,说你要将这手艺交给她们。倒时候再看看,有多少人愿意来。”
唐梅略微一想,就明白了,“是姑娘,我懂了。”
“去吧,拿针来。咱们学习新东西。”
其实,织毛衣的手法就那么多。只不过,人总想着衣服漂亮,所以将这些就简单的手法玩出花来,硬是在毛衣上织出了不少花色。
穆晓婉以前有个同学的妈妈,对这些很有研究,穆晓婉去她家玩了几次,跟着学了不少。
学的时候不得不感叹,人们的智慧真是了不起。
当然,现在有很多东西她也记不清了。但是这些东西,只要肯研究,肯定能弄出来。古人的智慧可不比现代人差。
唐梅学得很快,而且对这个有天赋,很快就能举一反三,弄出不少花色。
穆晓婉第二天去了镇上,找染料铺子的老板,说想弄点新花样,顺便去看了看郭炳林的修整进度。
郭炳林心情不错,“我这边差不多了,再有三五天就能开业。”
穆晓婉道:“我之前就在铁匠铺里定了一批厨具,想来现在应该已经好了,你叫人去取吧。”
“厨具?”郭炳林道,“我这里的厨具都是现成的。”
穆晓婉笑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叫人去取吧。等弄回来我再告诉你是怎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