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时分,马家村和杨家村热闹非凡。
村民们正在把自家收获的土豆,一一装进麻布袋里,捆上了士兵们赶来的马车上。
马家村和杨家村前面的空地上,马车一辆接一辆的排列着。
村民们从各自家里,扛着土豆前来。
士兵们看见一袋袋粮食,眼睛都快看红了。
想到这些村民们给张家军免费提供的粮食,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是感激。
村民们扛着土豆来到空地上,立马被士兵们接下,然后整齐的堆积在马车上。
一个下午的时间,张青山带领着士兵们赶来的五十辆马车,就全部都装满了。
然而村民还在不断的往空地搬土豆来。
“乡亲们!够了够了!马车都装不下了!”
张青山朝积极的村民们大声嚷嚷到。
“啥?就装满了?我家院子里还有很多的土豆呢!这才扛了多少过来呀!”
一个男人放下肩膀上扛着的土豆,不敢相信马车就被装满了。
“是啊!我家也还有很多呢!”
“我家也是!”
……
对于没能把土豆全部装走,村民们似乎很有意见。
“乡亲们,你们看一看,我们带来的五十辆马车,真的全部装满了。”
张青山指着空地上被堆积得高高的马车,向村民们说明到。
村民们抬眼看去,发现马车果然全部装满了。
“等到我们把这一批土豆运回边关,马上就再过来!”
张青山也没想到,苏念所说的“土豆大丰收”,是这么个“大丰收”。
家家户户的土豆都泛滥了。
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把自家的土豆,送给士兵们。
“行吧!那你们要尽早过来啊!对了,要多带一些马车过来。”
村民们也知道,这一次,确实装不下了,只能等下一次了。
“你们放心,我下次绝对带够人马和车辆!”
张青山很是坚决的回答到。
这些粮食,可是要供给士兵们的,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五十辆马车都装满了土豆,张青山决定即刻出发,返回边关。
要不了几天,边关的粮仓就要见底了,自己得赶紧把这一批土豆运过去。
张青山临走前,苏念把他拉到了一旁,小声和他说道:“青山,你回了边关,和冯将军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让士兵们直接在边关种植土豆,这样一来,以后就不担心会缺粮了。”
靠人不如靠己,十万士兵,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哪怕是在发达的现代社会,华夏的士兵们,也是要自己种地种田的,为自己创造口粮。
不管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华夏的士兵们,都能活的多姿多彩。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大婶,你是不知道边关的环境有多差!那里的土地很是贫瘠,泥土里还藏着很多的石头,那个地方要种粮食,可太难了。”
对于苏念的提议,张青山很是无奈的回应到。
不是他们偷懒,不想种地,而是环境太差,根本种不了。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土豆啊!哪怕是在贫瘠的土地了,也是能生长的,这东西,也不用太多水,也不用太多肥,甚至不需要你们过多照看,只要种下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能收货了。”
土豆这东西,在极度缺水的黄土高原都能种植,在边关肯定也没有问题。
只不过,收成肯定比不上种在青连山里肥沃土壤里的土豆。
“真的吗?”
张青山不敢相信的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