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这才发现她穿的衣服不怎么正式,匆匆的说:“让涛哥儿换好衣服和我一同前去。”
“已经交代下去了,夫人放心。”钱婆子快速的帮着老夫人更衣,她是今年才进来的,以前是在京城一五品官家里做管事婆子,年纪大了想家里五年未见儿子,告别主家高高兴兴回家却看见丈夫新娶,儿子也早就死了,心如死灰把夫家告上公堂,一番对峙夫家以谋害罪被关押,她也不想再待在村里受闲话,就来了李家做管事婆子,原本以为只是一个地主爷,谁曾想李家子孙有出息都会读书,隐约还知道主家和当朝公主还有关系,心里更加恭敬了,一心一意的做事。
奶奶这会儿才有空看了看孙女,对李九桐到:“你先回去,一会儿人多,去陪着你娘说说话。”
李九桐明白了,这是让她去报喜的同时还不能让娘闹事,今日哥哥们的大喜日子她开心,对娘的那点怨对和害怕也没有了,满脑子都是要帮奶奶分担,不能让娘搅和了哥哥们的喜庆日子,答应着奶奶就朝着娘的院子里去了。
一刻钟后奶奶带着李九涛出现在了大门口,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见主人家出来了,上前交谈的守门小厮退到了奶奶身后,低头很是恭顺,脸上笑意就没退过,主家荣耀他们走出去都脸上有光,这样让来报喜的人见了不由的感叹家风纯正。
县令今日是亲自前来,都不说李家出了两个出息人,只说李家的上前一拱手喜气盈腮的说:“恭喜老夫人,令孙乃人中龙凤,如今一人取得武状元武艺超群,一人夺得探花,文采斐然真乃我辈楷模。”
奶奶也喜气洋洋,对孙儿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兴,对着县丞微微一拜说:“多谢大人带来喜讯!”
“这是下官本分,当不起老夫人一谢,令公子年纪轻轻就文韬武略,是下官羡慕都得不来的。”县令笑着夸赞。
奶奶看了一眼身后跟来的花叶,花叶上前给敲锣打鼓的人挨个发了红包,奶奶也从手里拿出一个大红色荷包,递到县令手中说:“大人也沾沾喜气,千万别嫌弃寒酸才好。”
县令本不想接受,但是主人家都如此说了,也只有收下,觉得沾沾喜气也好,儿媳刚好怀孕,要是生出一个能读书的就好了,一边的李家小厮也准备好了鞭炮,点燃,噼里啪啦的好不热闹。
李九涛站在一边喜形于色,哥哥们能得偿所愿他也替他们高兴。
附近的人也老早听见动静,都纷纷赶来,一时之间热闹非凡,各种恭贺的话语往奶奶耳朵里钻。
又是一刻钟过后,鞭炮声还在继续,爷爷和大伯也终于赶到了见爷爷要下马车小厮连忙扶了一把。
爷爷挥挥手,强忍着欢喜上前和县令攀谈,他是秀才可有见官不跪,县令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把人请进去喝茶,见丈夫和大儿子回来了,奶奶回了后院,准备张罗一桌请县令留下来用饭。
爷爷送走了县令心情激荡,当下就想回村开祠堂把这好消息告诉列祖列宗,被奶奶拦下来了都高中探花瑾儿武状元,这人肯定要回来祭祖的,到时候一起回村就行,他单独回去反而折腾。
衣锦还乡的可不是说说而已,中了进士都能回乡祭祖,李九清和李九默当然要一起回去,礼部给的假期也是同意时间,晋乾七月四月初二,一众侍卫在前开路,这次队伍格外的人多文武两榜从京城出发,说含糊一点还是一家人,这是开国以来头一次。
而且武状元年纪轻轻,文探花也不遑多让,足以说明这次回乡是多么热闹。
李九清和李九默在最前面骑着高头大马,最前方两个侍卫举着牌子都写“肃静”、“回避”,这样重要的事当然要一起回去,衣锦还乡谁的就是他们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