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孩子们回来,全都不约而同地和母亲谈论起了,林慧怡那几个侄子侄女,其间赞许之声更引得众妃嫔好奇。
于是翌日请安时,以陆贵妃和刘惠妃为首的几人又说起了,请他们进宫来一见的提议,态度颇为诚恳。
林慧怡倒是能理解刘惠妃的想法,毕竟她热衷诗书,对亲子檀王宇文敉的教导也十分重视。
骤然见到能教出好几个“神童”的家庭,她当然想亲眼见见,最好是学到一些能用在孩子身上的技巧。
就是陆贵妃究竟在打什么主意,林慧怡着实摸不透。以往也没见她热衷此道,这回如此热切,倒叫林慧怡生疑。
不过她想着,陆贵妃才出了裴恭妃中毒一案,未必敢在风口浪尖作妖,又拗不过诸多姐妹的恳请,她也只好答应。
“既然诸位姐妹如此看得起我林家,再推托就显得我吝啬了。”林慧怡笑着,“不如就定在二十那天,正巧是我嫂子的生辰,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刘惠妃高兴了,应道:“这正合我意。只是见见孩子倒罢,不过开开眼,激励一下孩儿们。
见你家嫂子却不能随便,必要好生操办一番。能教出这样的好孩子,必定有一套方法,我也好当面请她赐教。”
“刘姐姐把七哥儿教得不也挺好。我们芽儿不爱诗书,整日只知道蹴鞠打球玩乐,我才是真要好好讨教讨教才是。”陆贵妃插了一嘴。
林慧怡要为宇文橘正名:“芽儿才九岁,贵妃也别太逼迫了。我看她挺好,虽不精诗词,却能说会道,是个好孩子。”
说罢,她也不等陆贵妃反驳,就说:“姐妹们都无异议的话,我就定在二十了。到时在凤仪宫设宴,甭管有没有子女,都来捧个场啊。”
“是,妾等遵旨。”一众妃嫔尽皆答应。
散会后,林慧怡便写了懿旨与家书,随后命司言司女官送至瀛国公府,将她的安排说清楚。
一家人接了旨,回到正厅,方氏才奇怪起来:“妹妹怎么突然要给我办生辰,还叫家里人都进宫去。”
林慧怡的父亲林烨仔细阅读了家书,才回答:“是宫里的娘娘,见咱们家孩子养得好,问你讨教。”
“殿下们也都个个儿不差,为何偏要和咱们比?”周氏拿了叆叇,挤着丈夫看女儿的家书。
“望子成龙,娘娘们也是为人母亲的,自然想儿女更好。”林烨将书信递给她,又对家人道:
“行了,既然娘娘要求了,咱们照做就是。儿媳妇,你也别慌张,随便说几句就行。我看娘娘们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
“爹,此话何意?”林慧怡的大哥林霁文不解其意。
“你的意思是,宫里有娘娘看上了咱们家的孩子,要结亲?”周氏倒是听明白了,讶然问道。
“不会吧。”林霁文和方氏夫妇都有些震惊。
“不无可能。”林烨却捋着胡须点头,沉吟了片刻才说:“昨儿殿下们来玩,我瞧着有几位和袭芳几个年纪相仿,正是议亲的时候,难保没人起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