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一位妇人见三人的互动,难得的凑了过来,主动跟她们搭话。
“我说大妹子,你们这是打哪儿来呀?”
林氏看了眼赵欢喜,却不接话。
她出门少,在赵家村吴氏给她安排干不完的活儿,出院的机会都少,实在是不太会跟人相处。
那妇人见她不说话,还以为是不想说,便自顾自的说起了自己。
“大妹子你别担心,来这儿领粥的啊,没谁是好过的,就说我吧,也是带了三个娃好不容易才逃到这儿的,孩子她爹啊被抓去当壮丁了。”妇人眼底的悲伤真真的。
赵欢喜一听,却接过了话。
“大婶儿,我娘话少我跟你唠你看成不?”
“成啊咋滴不成,我一看你啊就知道,是个体己的丫头。”
赵欢喜淡淡笑了笑,“大婶儿,你来这几天了啊?这个粥棚是每天都有吗?”
妇人喝了口碗里的清粥,又看了眼粥棚,眼里情绪不明,缓了缓这才开口:“我来这儿三天了,据说明儿这粥棚就不开了。也算是你们来的巧了,据说隔壁府城那边闹起来了,咱这儿马上也有大动作!”
赵欢喜和林氏不自觉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担忧,“大动作?啥大动作,好的坏的?”
那妇人小心的看了看周围,确定没人注意这边,这才拉过赵欢喜的手,往旁边又靠了靠,这才悄摸开口,“我看你们一家都是个好的,我才告诉你们的啊,你们可别到处乱说。”
赵欢喜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肯定不说,那妇人见她真诚,一再保证下这才继续开口:“这里的县长是个好的,说是今日施完粥,就来登记名单,统一安顿咱这些流民。估摸着也就这顿后,至于怎么安顿法子没说,但跑快点总是没错的。”
不仅是赵欢喜听到了,一旁喂着赵平安喝米汤的林氏也听到了,不由眼神一亮看了过来。
手里喂赵平安的动作,也更快了些。
这大婶子说的没错,这些消息知道的越早越好有个准备,虽都是逃荒,但有了落脚的地方,和那不分昼夜的游荡山野田间,到底是不一样的。
“大婶子,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些,听你说叔被抓去当壮丁了,你们可是西河镇那边来的?”
那妇人一听,也激动了一下。
“是啊,你们也是打那儿来的啊?我是胡家屯的,跟我家那口子是本村,大家都叫我春花嫂,你们呢?”
这次赵欢喜没接话,反倒是喂完了孩子的林氏开了口,“我们是赵家村的,夫家姓赵,闺名林翠梅。”
这边说话的功夫,粥棚那边果然传来了动静,见状春花嫂也顾不得跟她们唠了,“应该是派人下来登记了,翠梅妹子你们也派个人快去登记吧,不然晚了没得分就惨了。”
说完,已经招呼着自己的三娃,往粥棚集合的地方跑去了。
林氏也着急,可看了眼怀里的孩子和还没有腰高的赵欣喜,只得将目光放到赵欢喜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