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说的是这…曹操和一个儒生的纠葛。有个儒生,他一生就见过曹操两次。这第一次呢,他救了曹操的命;而第二次吗…。”
“第二次怎样?”我问。
“第二次…第二次…哎呦…人老了,我记不得了…要不还是从头讲吧,顺一顺…啊…顺顺。”他冲我尴尬地笑笑。
“第一次见曹操的时候,他是个官。而曹操呢,刺杀董卓失败,成了他的阶下囚。”
“曹操也有当阶下囚的时候吗?”我惊讶地问道。
“没错,当时抓到曹操的如果是别人,恐怕我就没故事可讲了。但这儒生有点怪,即便在这乱世里,他也不愿为活着而活。怎么说呢,我猜他总是想追求点更高的意义,谁知道呢?总之,他放曹操走了,不仅这样,他跟着曹操走了。”
“接下来呢?”我问。
“接下来…接下来还能咋样,一个人逃亡就变成了两个人的了呗。不过事情总有转机,曹操有个伯父,叫吕伯奢,是他父亲的结拜兄弟。这个人算是个老财主,收留了两人。曹操吃了他的东西,又杀了他全家。”
“为什么?”
“为什么吗…这个不好说,大概是曹操误会一个家仆要把他们告官领赏,又好像不是误会,确有其事。总之,当曹操感到危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处理掉了危险。可是这儒生心里却犯嘀咕了,他明白了自己和曹操并不是一类人。他自己花时间判断一个人该不该死,一件事值不值得做,自己的生命有没有意义;而这些令他骄傲的又痛苦万分的问题从来不会干扰曹操的步伐,儒生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看明白,想明白。而曹操,他天生就是个明白人,而活着就是完成心中的剧本罢了…嗯…就是这样:曹操…曹操…永远知道,从不迟疑。”
“于是儒生走了,和曹操分道扬镳…这就是那第一次了。”他吐了口气,眼睛朝我望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