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武器装备被收拢到了一起,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缅军的越野车辆和改造而成的火炮车。
闫石林找了一名老雇佣兵看过了火炮车。
老雇佣兵指出,火炮车的炮弹他们可以用华国的另外一个型号代替。
这样,这一批火炮车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
全部布置道华缅边境线上面,将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游击军的数量。
只有一百名游击军,显然是不够的。
一旦缅军再次入侵的话,这点人数有点杯水车薪。
不过在这一次对抗缅军的战斗中,还有很多的零散势力并没有参战。
现在缅国方面暂时不会有什么大的举动,正是清理内部的时候。
于是在吴大彪的带领下,一帮武者对方寸县的那些零散势力依次到访。
三天的时间里,所有的方寸县零散势力全部加入了游击军。
这样一来,游击军的数量迅速的扩充到了六百人左右。
但这六百人,依旧无法摆脱乌合之众的标签。
在杨浩然的提议下,从原本的游击军里面选出了三名原本做过雇佣军的人。
开始对新的游击军进行系统化的整编和训练。
虽然短时间内不会见到成效,但是只要时间足够,游击军的战斗力肯定会迅速的得到提升。
另外,在杨浩然的安排下,首批的一百名游击军赶赴华缅边境线。
配合原本驻守的武者负责狙击破坏缅军方面对于山道的修复。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缅军想要修复通道,短时间内是绝对不可能实现了。
这样一来,也让闫石林带领的游击军松了一口气。
正好趁这段时间,努力的提升游击军的战斗力。
另外,游击军也开始注重和方寸县老百姓的交流。
积极的吸纳新的成员加入。
并且开始注重纪律,在百姓中的口碑越来越好。
而且大家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之前如果不是游击军拼命死守,现在的方寸县怕是早就不复存在。
于是原本一些对游击军的成见开始消失,符合条件的青年以加入游击军为荣。
闫妍这次也决定,暂时不会离开方寸县。
组织了一帮妇女,专门负责协调调度游击军的后勤补给。
随着方寸县的情况走入正轨,杨浩然也终于放下了心里的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