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卢梭《》
翠柏丹枫
“痛苦的成因”是法国文学巨星卢梭的非常著的一篇文章。卢梭从一个平民到一个著的作家,经了无数的痛苦,他悲惨的晚年逃亡生涯,使他比何人都理解了么痛苦。
文章开篇就写到,我们不可能到绝对幸福或绝对的痛苦是么样子的,它在人生中全部都混杂在一起了……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谁的痛苦最少,谁就是幸福的人;谁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可怜的人,痛苦总是多于快乐,这是我们都能到的一大人生无奈。
下来,他又精辟地总结到:我们的痛苦正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
我第一次拜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正一些锁事纠缠,内心非常痛苦,无以排遣,是标题吸引了我。当我一口气把文章读,几天来萦绕在心头的苦闷竟奇迹地少了十之八,从那以后,当心里有了苦有了痛,就自觉不自觉地读一遍《痛苦的成因》,我把它当成了“去痛片”。
一种药经常吃,体内会产生抗体,其结果是药效来不明显,而付作用却逐渐显现出来。因为卢梭在文章中告诫我们: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内,就不会有痛苦……在文章结尾处他又写到:何一个人,只要他不常常想到痛苦,不瞻前顾后,他就不会觉到么痛苦。
卢梭,这个葬在法国巴黎伟人公墓的平民作家,他用一生的痛苦经,找到了痛苦产生的原因,却怎么也找不到解决痛苦的办法,这正象一个高明的医生,一下子就诊断出病人得了癌症,却没有医的办法,于是,告诉他的病人:去想它了,就当没这事,想吃啥就吃点啥。怎样解决我们遇到的痛苦呢?我觉得关键是如何看待痛苦,这有些象我们生活中的咖啡、茶叶一样,不爱喝的人说它苦,爱喝的人说它香。卢梭在他那定的条下,加上他自身的经,在看待痛苦、解决痛苦的问题上,显示出一个伟人的无奈。如果换一个角度,把痛苦看成动力,看成财富,甚至视痛苦为快乐,那么情形就全变了。
痛苦到底是么?
卢梭认为痛苦是超了能力的追,而我觉得,痛若是快乐之父,就象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
痛苦在哪里?痛苦在生命里,在生命的一天里,在生命的一个追里,没有了痛苦也就没有了生命。
不是吗?
人正是在痛苦的追中发展的,原始人谁能想到有一天,他的同的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河”。
多年前,结核是绝症,而现在它只能个小病,但癌症又出现了,当我们把癌症攻的时候,艾滋病又成为人最大的威胁,而将来还会出现难杂的病种。这正象卢梭所讲的那样:起初看起来,似乎是伸手可及的那个目标,却迅地向前逃循,使我们无法追赶,当我们以为追上的时候,它又变了一个样子远远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似乎到了痛苦在同我们开着玩笑,但我们是否也觉到了人正是在苦苦的追赶中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