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阿宝通过气后,姐弟俩便放心留在山中,与卜大夫也约定好,在此借住至阿宝伤愈。
幸而卜大夫的草屋不远还有一处无人居住的猎屋,屋主大约早已不上山了,留下这一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屋,留得他们遮风避雨。
荆燕技术员出身,本就动手能力强,种田检修样样在行,更不必说一些家常的手工活。她砍了些山中的竹子,削削钉钉,把猎物破损的窗棂补好,清灰扫尘,又在外围了一圈篱笆,将门口圈出一小块地用作家中的小菜园,种些她与阿宝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也用作自己的小试验田。
住处完成了基本的翻修后,她叮嘱阿宝看着时辰喝药,准备动身下山,处理前几日纳粮剩下的余粮,换些钱来。
下山的路不算远,她回了所城后,直奔黄娘子家的谷仓中,拿着当日与她立下的契约,取了属于自己一份的稻粒,因她不在所城中多日,她请卜大夫托了口信,借黄娘子家的地仓多储几日,届时待弟弟病好再来取,黄娘子爽快答应了,另外还帮她分发了当日缴粮时要还与那十几家人的子粒。
荆燕心中有数,黄娘子尝到了甜头,多半是还想请她回头做自己帮工,才如此热心出力。
她也索性不必客气,问黄家再借了回牛车,将余粮装好,一路赶车,载去了邻县的金县米肆。
从安平到金县,不过半日的脚程,往来运物十分方便。因安平是重囤之地,金县带着沾了光,米粮从不短缺,米肆的生意也向来只温不火。
谁知这次荆燕前去,米肆里外却被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俱是求购粮的人,有些人甚至带着鼓鼓囊囊的钱袋,见米肆以售磬为托辞,就此歇坐在门口不肯走了。
家家户户都有的口粮,何时如此供不应求了?
想来,应该是天骁军退守奎州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人屯粮自保,别家也纷纷效仿,才将这价炒起来了。
荆燕留了个心眼,有需求,价格必然水涨船高,这番卖粮,她是正好撞上了时候。
黄娘子借她车时,也托她顺便在米肆中看看行情风头如何,按兵不动本是为避开风险,却也错过了最佳时机。
她向米肆中的伙计报上了黄总旗的名号,本在铺面上听买客叫骂极不耐烦的伙计,见是常与自家做买卖的,立马换了副笑脸将她迎进来。
荆燕也开门见山:“我有三十石子粒,掌柜平日出价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