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摇曳,柳条轻拂,轻盈柳絮在淡淡的风里飘落,飘落在池塘的水面上。
李玉湖身穿紫色衣裙,胳膊披着黄色披帛,手拿着扇子坐在假石上喂鱼。
马文才手捧着一束鲜花走到她身后,李玉湖听见动静转过头看到少年背对着阳光,手里捧了束鲜花送给她。
她站起来接过,在鼻子下闻了闻。
马文才说道“李伯父和李伯母来杭州了,你不去看看?”
李玉湖点点头,两个人手牵着手走到厅堂。
在屋子里说话的人听见声音看见二人牵着的手,都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李将军冷哼一声,原来这么多年自己的宝贝女儿是给人家养的,看着马太守那得意的样子,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李夫人却很高兴,她和马夫人没出阁前便是闺中密友,她也很喜欢马文才,看着二人这样,她也很开心。
“爹,娘,马伯父”“爹,李伯父,李伯母。”李玉湖马文才都对长辈行礼。
李夫人高兴的走过去扶起马文才,说道“我和玉湖她爹明日就回扬州了,今日路过就来看看她,玉湖在书院读书,真是麻烦你多照顾点了。”
马文才态度谦逊,说自己照顾玉湖是应该的。
李将军夫妇明日就要走了,就让李玉湖陪着去寺庙祈福,马文才留在太守府和李将军切磋武艺,马太守乐呵呵的陪着他们二人,他很高兴可以和儿子多接触。
山路蜿蜒盘绕,道路的两侧怪石参差、溪涧纵横,时有河流奔涌挡住前路,需得踩着湿滑的独木桥才能通过。转过一道山峰,远远可见重叠的庙宇禅房坐落在远处的山间,青砖红瓦从繁茂的树丛间钻出,指引着香客虔诚拜访。
李玉湖扶着李夫人走进寺庙中,李夫人进去上香,李玉湖站在一旁,看到有求平安福的,她也去求一个,她看着手里的平安福低着头傻笑,李夫人上完香就看她在那,走到她身旁。
“娘早就知道你喜欢佛念了,只是这孩子不爱表达,娘一直担心你和他有缘无分呢。”李夫人看着李玉湖说道。
“娘,我很喜欢佛念哥哥,他一直都很照顾我,他说等他功成名就之日就是娶我之时。”李玉湖羞涩的说着。
“不知羞。”李夫人取笑她。
端午假期很快就结束了,李玉湖和马文才又回到了书院,马统和小喜在打扫房间。
马文才和李玉湖就坐在院子里的凉亭,李玉湖把香囊里求的平安福给马文才。
“这是什么?”马文才看着手里的符问道。
“是给你求的,只希望你平平安安。”
“玉湖,你知道我不信这些的!”
“我不管,送给你的你必须带着,戴在脖子上,我要看!”李玉湖一脸严肃的看着马文才。
马文才挑了眉乖乖戴在脖子上了。
李玉湖满意的点头。
马文才又让马统给他们二人的书拿出来晒晒,李玉湖没什么书,马文才的一堆,小喜在一旁帮着他,马统一直感谢她,说给她买点好吃的,小喜切了一声,不理他继续晒书。
春去秋来,秋去冬来。李玉湖在书院的日子还是日复一日的过着,王蓝田还是会没事找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麻烦,李玉湖想去管他们的事情,但是天天被马文才逼着看书,他们二人也会一起练剑,虽然每次都是李玉湖输。
这日,又到了品状排名公布,李玉湖看着榜单,上榜的除了马文才还有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山伯,怎么会是他呢?他凭什么也能上榜?”王蓝田见着榜首上梁山伯的名字却是不服。
“公子公子,上榜啦!”
“我家公子也上榜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书童银心四九老远就看见自家公子的名字高悬在公榜之上,欢呼道。
“山伯,恭喜你了!”祝英台高兴的说道。
“太好了,我们兄弟两居然可以一起上榜。”梁山伯看见榜首的两个名字,也开心地揽着祝英台的肩。
李玉湖有些担忧地看着马文才,毕竟他一向心性高,这次屈于人后,尤其是他一向看不起的梁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