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为了赚钱,大清和东林党都迫不及待的跟新党合作了!
“元辅,这是蒙古两个集团的股票情况。”
崔成秀亲自将巴连衲都和察哈尔两个实业集团的股价情况汇报给张好古,并列出来这段时间这两个实业集团得到多少的现钱,两片草原整合起来会有多少的资源等等。
张好古翻看着崔成秀递交的报告,嘴角的笑意就没断过:“不错啊,不错啊,能整合起两片草原的资源来,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啊。”
“陈亚万和郑弘这些年,做的不错,是个实干家。”
张好古说着,心里又开始计算起来,按照朝廷九载三考的制度,知府这一四五品级的父母官,每年朝廷都会检查其政绩、品行、有无冤假错案,在任期间地方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有多少新生儿,多少新家庭以及多少学童启蒙等等。
而每三年,这些地方大员就要进京述职,吏部会根据其述职情况,地方实际情况加上个人履历等诸多方面来进行留任、平调、升迁或者降职等等。
因为大明的知府根据所任州府的税收人口等情况,其知府也分为四品和五品不等。
而根据朝廷考察制度,五品下是六年一考,五品上这些州府的父母官则是三年一考。
第一个三年政绩达标就是留任,到了第二个三年就有平迁和平调的可能,若是连续三次进京述职都达标,那必然会迎来升迁;但如果你第一个三年政绩非常突出,留任之后第二个三年政绩同样突出,那么六年就有可能迎来升迁或者平调。
这个一方面是根据官员所在地的情况及官员自身履历加上政绩等多方面考察来评定的。
陈亚万和郑弘是塞外知府,塞外本就是苦寒之地,因此连续两次考核都不需要甲佳,只要乙上就能迁入内地,在一大府或者省府任职了。
而陈亚万和郑弘的表演无疑是优秀的,二人在巴连衲都和察哈尔这些年把这两片草原经营的很好,历年都能给朝廷提供充足的牛羊、棉花、羊毛。
如今又有统合草原资源的实业集团出现,他们二人迎来升迁是稳稳的了。
张好古倒不是要压着他们不让他们升迁,而是在思索,这两个人离开后,把巴连衲都和察哈尔交给谁才比较合适。
毕竟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人才很不容易,有些特殊人才更是难得,因为每个府的情况都不一样,大明幅员万里,天南地北情况不一,所需官员更是要因地制宜,想要找到合适的就需要筛选。
在脑海里过了一边人选后,张好古索性先不去想这个方面,毕竟还有一年时间,今年年末陈亚万才会赴京述职,而郑弘还要等到明年。
抛去这些问题,张好古想了想对还在候着的崔成秀说道:“眼下草原投入重金来整合其资源,接下来运输流通就是个关键问题。”
“毕竟从巴连衲都也好,察哈尔也好,到中原的路就那么一条,这一条官道眼下肯定是不够的。”
崔成秀试探着问道:“元辅,您的意思是修一条驰道?”
张好古笑了笑:“有这个想法。”
“你们商务衙门一直和商人们打交道,知道实际情况,先去看一看,商人们往草原出售和购进货物有没有什么困难不便的地方,至于最后修不修,本阁还没下决定。”
崔成秀知道了,张好古这是看上商人们的钱财了。
如今这些南北的大商人,一个个融资上市不算,还拿着大笔钱财去投资其他方面,大批热钱在市场上流动,造就了如今繁茂的大明市场,同时海外的商人们源源不断来到大明,一船船的金银珠宝各类奇珍换走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古玩以及肥皂、煤油灯等各种工业产品。
如今大明的贸易太广泛了,而商人们手中的钱太多了,这些钱如果沉淀下去,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初开海禁第二年,大批金银的流入就让大明眼下不缺钱,朝廷有钱,民间也有钱。
但朝廷还要集中资金去干更多的事,因此一些方面张好古是很喜欢调用民间资金的。
例如驰道,若是单纯朝廷来修,想要修完连同南北直隶的驰道要花多久?要花多少钱?
但如果用上民间资本,朝廷不仅能负担得起,还能修建几条重要的驰道,例如连同西北、辽南这些地方的战备驰道。
崔成秀明白张好古的意思后,就下去筹备去了。
与此同时,远在辽东的魏功朝已经看着大明这烈火烹油一般热闹的贸易市场不断的流口水了。
大明朝廷真有钱啊,大明的商人士绅真有钱啊。
什么驰道,什么公司,一个个拿着真金白银去买,几百万上千万两银子这么砸进去,看的魏功朝是目瞪口呆。
如今大清国情况可不太好,大清国虽然有着东北广阔的土地,但开拓的耕田不多,耕田里种的还是大豆、棉花等这些值钱的东西,每年大清国都向明朝廷出口大豆、棉花然后换回来廉价的红薯、土豆等粮食以及大批金银。
如今大清国的仓储里,粮食可不多,更多的都是大豆和棉花这些与明朝贸易的东西。
对此,皇太极是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因为大清国的贝勒贝子、旗主王爷,还有汉人高官等等,几乎都在其中有一份产业。
而且大清国为了和明朝争雄,那可是非常开明的,大明报那更是满汉权贵必看的报纸,不看都不知道大明这么有钱,不看都不知道原来还能这么赚钱!
如今看着大明在这里修驰道,开公司,各种融资上市,满人权贵也坐不住了,大清国虽然没钱,但满人权贵有钱啊。
而且眼下大清国肯定不是大明的对手,打不过也不能打,满人权贵们总要找点事干啊,不让我们打仗杀人,那我们赚钱总可以吧?
毕竟大清国都建立了,大家都是权贵了,多赚点钱怎么了?
满人全也想融资上市赚钱,也想去投资大明的各种暴利行业啊。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怎么投资?
怎么投资才能确保能赚钱,怎么投资才能确保明朝廷不会没收他们的财产?
思来想去,满人权贵们委托大清国第三智囊,幼麟魏功朝,来想想办法,让大家能赚更多的钱。
得到这些惹不起的贝勒贝子们委托的魏功朝思来想去,决定偷偷和南边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渠道来赚钱。
而这个时候,南方的士绅富豪们,正在为了蒙古那肉眼可见的利益而发愁。
他们之所以发愁,是因为根据计算来看,把巴连衲都和察哈尔两片草原的资源整合起来化为两个实业集团后,这两个实业集团的资源太充足了,无论是羊毛还是棉花,还是其他什么,都太多了。
南北方的商人们到不是吃不下这么多,毕竟不算大明国内市场,国外贸易市场也需要大量的纺织品啊。
问题主要在于,东西太多,运输渠道太少,大批羊毛和棉花无法第一时间运输来,这就影响大家伙赚钱了。
拿眼下来说,在巴连衲都和察哈尔正式成立实业集团并运营的第一个月,这两个实业集团就筹集了惊人数量的棉花、羊毛、牛羊乳,这些东西都是南北方大商人们订购的,可问题是这些东西一时半会儿运不出来。
哪怕是直隶地区最大的物流公司,周王朱恭枵的物流集团,一时之间都很难转运这么多货物。
长城之内还好说,官道运输,漕运运输总是有办法,可其主要问题就集中在从草原到大同这段路上,这一片要跨越大片无人区,就一条直道,根本不够用啊。
为了运输货物急的发愁的南北方大商人们一方面要求草原巴连衲都和察哈尔衙门提供协助,一方面也是自己想方设法的组织商队去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