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村长轻咳一声,拄着拐站了起来。“那什么,小康啊。你对我们村子情况还不了解,不是老头子我反对你的发展改革。只是……”
说着他叹了口气。
这时,康万也清楚,这老村长所想说的,应该是不久前死的王军。他在之前的生产改革中,其中的改革方式就跟张南所提出的没什么两样。村长的话再次引得后边的村民一片哗然,这就好像是菜市场的街头,村民们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好不热闹。
而村长的这番话不是戳进村里每个人的心底边。
这时,邓国庆和邓国中兄弟也走了过来,而此时的邓国庆他的眼神中也没了之前的生气。
就这样,康万站在众人面前沉默着,唯独那刘书记还有一些秘书卫兵看着是摸不着头脑。他刚要询问的时候,老村长就把刘书记带到一旁,将王军的事情都告诉了他。
“啊?”刘书记是听完了王军的事情,那眼睛是瞪大了,像两颗鸡蛋那么大。他也陷入了沉思,转念一想,这的确是不符合中央的决定。
随后他走到众村民面前,大声吆喝着,“额,乡亲们啊。这件事情咱们还是再议,再议。”
说罢,村民们也是长舒了口气。离开了大院,而刘书记将康万带到一旁。看着他一脸严肃,康万此时也清楚他要说些什么。
“额,小康同志啊。你的想法很好,这希望带领着全村,乃至全县的人发展的决心很高。但是,你也不能抛弃咱们的思想号召啊。你的发展方案固然是好的,但是,这在我们的政策制度上就行不通。”
这刘书记的话,就像一捆石头,捆在康万的发展思想理念上。他将这份发展改革方案,沉入阻碍的大海之中。
三天后,康万的休假回到了文化局。他继续在文化工作上努力着,上边论派下什么工作都会一一完成。但是他发展中国经济的初心没有变,他希望能尽快的推动中国化的经济制度。也希望,这共同富裕和完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能够尽快到来。
1968年12月20日,康万也凭着文化局局长的培养以及县里领导的栽培,成为了宁同县文化局副局长兼县人大代表成员。在这段时间里,受到那场运动影响的人数是只升不降。同年9月份,一份革命运动全面大胜利的报纸全国发布,这让康万的发展理念推动有着极大的阻力。
康万——宁同县文化局副局长兼县人大代表。
“康局长。”这时一名青年拿着一份报纸走了进来,而康万正带着黑框眼镜,依然研究着那本《共产主义宣言。这名青年姓徐,单名一个忠,是康万的秘书。他对现在的发展和建设很符合康万之前的改革理念,所以康万决定要把他带在身边培养。
只见他放下手中的书,随后缓缓合上。“有什么事吗?”
“你看看这个。”徐忠将报纸放在康万的办公桌上。而康万是轻抬了一下镜框,随后拿起桌上的报纸。
“这不是革命胜利了嘛,这哪儿出问题了?”
康万这话说的徐忠便急了,他迅速绕到康万身旁指着下边一处文章。“这问题出在这儿。”
1968年某月青岛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文学所研究员、同年的3月……上边都是些专家和学者、研究员、科学家离世的消息。康万看的是比痛心,他咽了咽口水,将手中的报纸放回桌面上。
“自从前年取消高考后,这……我们国家还要发展科技,这是直接拉低国家发展嘛!”
“现在是还没到那时候,这话说的还是有点早了些。”
“康局!你的报告让我递给县里边也不止一次了,我看了也是很符合经济发展,这些领导怎么那么轴呢?”
“如果领导事事听我的,那我现在就是省里边的领导了。”
“那也您也不能一直这样递交上去啊,一直不过,那还递交干嘛?到时候是没逮着狐狸,还惹得自己一身骚。”
康万也清楚徐忠的话,随后他喝了一口杯中的温水,“这样,你待会儿写份报告,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孩子也是要两手抓。”
“但是……”徐忠刚要开口,康万便抬手制止道:“我清楚六六年的事情,现在大伙儿都想着经济发展,但是孩子们也不能穷教育。如果有一天这高考恢复了,那孩子们至少不会被打一个猝不及防。”
“好的,我明白了。”
徐忠听了,是点着头表示赞同。
康万摘下了眼镜,擦拭了一下,随后提着包离开了文化局。他踩着二八大杠,行驶在街道上,现在的是农忙时间,也是经营时间。他来到了县里的一家理发店,看着里边的长椅上坐着3个在等待剪头的人。他也将车停在外边,因为很少抛头露面,所以里边的人都不认得他。
“老板,还有几个人啊?”康万说。
“哦,还有俩儿。”
“俩儿?”康万指着身旁空着的位置,还有名年轻的理发师。“这不是有理发师嘛。”
那是个年轻的姑娘,她小步走上前一脸羞涩地说:“我这只会理光头,我还是个学徒。”
说罢,康万是脱去身上的外套,坐在椅子上。“既然是学徒,就拿我的头来练手。”
“可是。”
“还可是个什么?你实践了才有经验嘛,你就大胆地放手去干就完了。”
康万这话给那女学徒一份信心,她也那起剪子,就算剪坏了也在康万的指导下,修好了。修剪完后,康万也是一脸的满足,“你这位女同志修得不啊。”
一旁的老师傅看了,也点着头说:“嗯,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