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大庞,赵晋拎着自己的行李,坐了三个多小时的公车,转车2次之后,终于回到了父母那里。
当年的赵晋父母在魔都租了一个小小的房子,房子是在宝山区,一个叫做恺红批发市场的里面。他们租的这个地方,好像说原来是部队还是消费队还是什么政府部门的仓库,所以占地面积还是挺大的,上下两层,各有500平左右,里面被房东租下后,做了一排排的安置房,就是那种小铁皮房,大仓库里面的小房子,房中房,水电则是各家单独安装电表收取电费,水共用,一个月缴费是10快这样,加上房租,一个月差不多420左右,在魔都,还是挺便宜的。里面住满了人家,大家都是在魔都讨生活的底层工作人员。
赵晋父母就是一个典型,一个做家电的安装维修,一个做家政,虽然挣钱不多,但是好在都稳定,就是这样给赵晋供完了高中和后续的三年大专。
住在这里的,大部分夫妻都是这样,妻子是家政钟点工的,也有一些是饭店的服务员。大家经常互相帮助,你帮我介绍雇主,你帮我介绍雇主。
男人们则工作的种类就比较多,赵父是家电维修,稳定工作,每个月会交社保,在这里应该算是最好的工作了,其他的有做摩的的,每天在外面开摩托载客。有做搬运工的,每天出去搬运货物,还有做临工的,每天带着工具,举着一个牌子,站在路边揽活,主要有清洗油烟机,打孔钻孔之类的。
总之大家都是底层人,大家每天出门挣自己当天的口粮。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所以赵晋父母特别希望赵晋能好好读书,以后出来找一个好的工作,至少是个做办公室的,这样不用在外面像他们一样每天奔波,风吹日晒和雨淋。
赵晋过来的时候,差不多是中午了,因为没有钥匙,赵晋就去找了自己的表姐,是的,赵晋他们家还有不少的亲戚都在魔都,因为家族观念,大家都是互相帮助的,所以当年赵晋的舅妈在魔都做钟点工,挣钱之后,就给了赵晋的妈妈打电话,告诉自己的大姑姐,来魔都做钟点工,比在老家蹬三轮挣的多,还轻松一点。当时赵家因为赵晋读书加上父亲早些年雄心勃勃的想做生意,结果失败,而背上了不少的债务。虽然赵父后来一直有努力的工作,但还是有点支持不住了,再加上当时换了一套大房子,家中的压力确实大。所以赵母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让赵晋去住校,自己来魔都工作。
赵母来了以后,工作了一年,算是稳定了下来,又给自己的老公,当时还在首都和别人跑工地的赵父打电话,让他来魔都,毕竟夫妻两个住在一起的话,花销什么的也会小一点,而且当时赵母通过做钟点工的人家得到了一个机会,就是可以进做家电维修安装的公司,会缴纳社保,每个月有稳定的工资还有额外提成,所以想让赵父来试试。
赵父来了以后,也没有让赵母和主家失望,表现很好,所以很快就签订了合同,进了公司,做了一个家电维修和安装的工人。夫妻两个稳定之后,又陆续的拉过来了赵晋的舅舅,表姐和表姐夫等。当时赵晋的表姐和表姐夫也和赵父赵母住在一起,只是各自租了一个小房子。
赵晋的表姐夫和赵父在一家公司,赵晋的表姐,则因为没有文凭,也不想做家政,所以在附近的一家鞋店里面做导购,也就是看店加卖鞋的,一个月好像是一千五加提成。
赵晋来以后先找了表姐,拿了表姐家的钥匙就回去了,毕竟父母不在家,自己又没有钥匙,外面那么热,总不能在外面晒太阳吧,所以,还是去表姐那睡一觉。顺便等爸妈回来了。晚上父母回来后,赵晋用自己的工资请了父母与表姐一家一起在外面吃了一顿火锅。
第二天赵晋拿着工资,去买了三张世博园的门票,准备带父母一起去逛一逛,看一看。但是回去之后赵母表示她一个女人,不喜欢看这些,而且不喜欢出门,只让赵父带赵晋去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