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中华民族的纠能力足够强大,猛然醒悟后及时止损,才重新开创了大放异彩的中华新时代。
新时代的青年,不应该重走旧时代的老路,一味热衷于猎取权力,迷信捷径,而应该“师夷之长”,在科学和实业的道路上源源不断地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这也是赵书勤在广泛阅读中外各类名著后得出的思考。
“所以,何教授和我都希望你和淑懿尽快确认男女朋友关系,以断绝宋司长的非分之想。”赵德胤焦灼地说道。
“这个——恐怕不妥吧,爸。感情这种东西,不是菜场买菜,可以马上就获得现成的。它需要时间去慢慢培养。”赵书勤不以为然地说道。
“我知道,你还在对蒙晓璐念念不忘。我也承认,你跟她确实存在这么多年的感情。”赵德胤语重心长地说道。“但你要认清一个现实,蒙晓璐跟咱们,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林城大学跟炉江学院,档次不同。人家在那念几年书出来,不一定还能看上你。人是善变的。”
赵书勤默然不语。对于父亲的这番说辞,他确实法辩驳。因为,父亲所说的,何尝不是他目今的隐忧,且正在成为现实。只是,他没有勇气去面对而已。
“而且,上次我回宰喜送礼,碰到蒙正刚。提到你,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我家书勤长我家书勤短地称呼你了。以前,那叫得多亲热啊。”赵德胤不讽刺地说道。
“别说了,爸。”赵书勤烦躁地说道。通过蒙正刚的态度的变化,赵书勤越发明白,蒙晓璐确实心思已变。因为,蒙正刚虽然看起来比较豪爽大方,但到底是农村汉子,免不了自私自利的俗气。正因为如此,以前赵书勤家穷困的时候,母亲王慧中到寨上借粮,论如何艰难,也决不会找他们蒙家借。因为,越富有的人家越势利,越瞧不起人,越难借到。反倒是那些不太富有的人家,最热情最慷慨。不待你开口,他们就主动把粮食给你装上了。蒙正刚对赵书勤的热情大方,更多地是建立在赵书勤和蒙晓璐正在热恋的基础上。他几乎把赵书勤当准女婿看待了。如果没有继续念书,赵书勤和蒙晓璐现在大概率已经悄悄结婚了。
在宰喜侗寨及周边侗乡,历来存在早婚现象。男女孩子只要不读书了,就很快结婚生子,早早成家立业。虽然近年来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管制下,早婚陋习有所收敛,但仍然顽固地存在。
宰喜侗寨就是典型的重灾区。村里十五六岁就结婚、十七八岁就生子的少年夫妻,大有人在。赵书勤和蒙晓璐,假如没有学业所束缚,可能也是早早地加入了早婚的队伍了。作为未来的东床快婿,蒙正刚自然对赵书勤青眼相加。
然而,如今随着女儿对赵书勤的态度发生转变,作为父亲,蒙正刚当然也就见风转舵,对赵书勤的热情相应地淡化,今非昔比了。
当然,这还得取决于蒙晓璐是否把对赵书勤的情变告知了其父蒙正刚。不过,鉴于蒙正刚的态度突然发生逆转,赵书勤推断蒙晓璐极有可能已经告知了。
赵德胤拍拍儿子的肩膀,温言劝慰道:“放手吧,孩子。一心一意地跟何淑懿处。她才是你目今最现实的选择。”
赵德胤还把何教授昨日对赵书勤的一番指摘原原本本地说给儿子听,并建议他到何家去给何淑懿道个歉。
赵书勤心烦意乱,坚决不肯去。但经过赵德胤的一番软硬兼施,指出他们赵家现在的命运就牢牢地掌握在何教授手上,他想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已经由不得他选择了。
赵书勤奈,只得勉强前往。
何教授把赵书勤领进屋,叫何淑懿给他沏了一杯茶。
“书勤啊,我建议你们年轻人,有时间,多看点书。不要老是想着玩,整天东奔西跑,没用的。你们目前的唯一任务就是把书读好,把专业知识掌握好。未来的时代,必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知识不断涌现。现有的知识你都掌握不好,将来如何面对新的知识体系。我跟你们说啊,我们这一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可以管几十年。但到你们这一代可能就不行了。旧的知识体系可能也就管个三五年,顶多十年,很快就会新的知识体系所取代。所以,你们现在都不把基础打好,将来会吃大亏的。就像电脑一样,软硬件升级更新跟不上时代潮流,会很快就被淘汰的。你们要意识到这种危险。”何教授似笑非笑慢条斯理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