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两个大汉依旧不为所动。
“非本工地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去。”大汉强硬地说道。
赵书勤眼巴巴地望着乌兰,希望她另谋良策。乌兰把一个大汉拉到一旁,与其嘀咕几句。大汉听后,直摇头,并附到乌兰耳边窃窃私语。乌兰听了,讪讪一笑,随即返回,朝赵书勤双手一摊,双肩一耸,表示能为力。
“进不去。工地的管理一向严格。上次我来,还是和天少一起,都不让进。”乌兰奈地说道。“而且今天好像有人要来检查。”
话音刚落,就听到一阵阵汽笛声由远而近地传来。少顷,一辆路虎车出现在工地门口,后面跟着几辆丰田越野车。路虎车驶入门口的停车棚内,其他车子亦鱼贯而入。路虎车刚停下,便有人下车。不是别人,正是卞志和。卞志和赶紧跑到跟在他后面的丰田车旁,拉开车门,还用手挡在车门上方。车上下来一男子,披着一件厚厚的风衣,梳着油光可鉴的头发,戴着一副墨镜,趾高气昂,神态傲慢。卞志和满脸堆笑,毕恭毕敬地做出一个请的手势。男子抬头望了望天空,都不正眼瞧卞志和一下,就径直向大门走去。卞志和像一个服务生一般连忙紧紧跟上。其它车子上的人也纷纷下来,簇拥在男子身旁,浩浩荡荡地向工地内开进。两个保安见此阵势,急忙把铁门打开,一边点头哈腰地迎接客人。
“这人是谁啊?派头好大啊!”赵书勤悄声问乌兰。
“好像是区里来的。我在马场见过一次。好像是煤监局的一个科长。”乌兰低声回答。“不管他,我们找龙叔去。”
乌兰走到铁门旁边的门卫室前,一边敲打窗格一边“龙叔龙叔”地叫喊。
少时,一个全身都裹在厚厚的毛毯里的老大爷掀起棉门帘从门卫室内踱出来。老大爷六十余岁,慈眉善目,和蔼可亲。
“乌兰来了!”老大爷笑眯眯地说道。
老大爷的普通话,带有浓厚的清江口音。赵书勤猜测,老大爷也是清江人。
“想念龙叔了,来看看龙叔。”乌兰眉飞色舞地说道。
乌兰向赵书勤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龙叔。原来,龙叔正是清江人。多年来,龙叔一直在卞志和的炉江酒店当保安,为人正派,责任心强,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受卞志和的赏识和信任。三年前,这个工地开始建设时,卞志和就把龙叔请过来,全权负责工地的安保工作。
“龙叔,您来这边还适应吧。”赵书勤笑呵呵地问道。
“适应个毛线,冷得要死。当初,老板执意要我来。否则,我这把老骨头哪里有机会出现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实在是太冷了。撒泡尿都能马上冻成冰棍。”龙叔抱怨道。呼出的热气中有股酒精味,似乎适才正在喝酒。
赵书勤主动向龙叔做了自我介绍。龙叔一听赵书勤也是清江来的,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扑上来,紧紧地握住赵书勤的手,说终于盼来了一个老乡,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般。龙叔说他来这边三年多了,平时打交道的几乎都是本地人,不是说蒙语,就是讲东北话。龙叔自己连普通话都说不流利,与这些东北人交流自然就存在障碍。所以,龙叔总感觉格格不入。再加上饮食不同,清江人喜欢酸和辣,喝的是低度米酒,东北人好啃大葱,喝的是高度二锅头,龙叔极不适应。他多么渴望能有几个老乡来啊。龙叔也曾几次向老板卞志和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每次都石沉大海杳音讯。龙叔颇感落寞。因而,对于赵书勤的突然降临,龙叔喜出望外,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龙叔当即把赵书勤和乌兰拉进门卫室,执意要二人陪他喝一盅。赵书勤一是不想冷了龙叔的情,二是也想向龙叔了解一些情况,于是便爽快答应了。门卫室里置备有一台高档煤炉,炉内烧着煤块,火势熊熊。辐射出来的能量将整个门卫室都加热得温暖如春。煤炉上摆放着一盘牛肉干,一碟花生米,还有半袋酸豇豆。当然,还有米酒。米酒用塑料壶盛装。壶的容积是5升,里面的酒尚剩一半。一个质地粗糙的瓷碗摆放在酒壶边。碗内尚存残酒若干。屋内还弥漫着一股熟悉的浓浓的糊味。赵书勤推断,糊味来自瓷碗中残存的米酒。由于烧酿技术不到位,很多产自清江一带的农家米酒,往往都带有一股烧糊的气味。赵书勤从小就闻着这种糊味长大,是以闻糊而知酒。
龙叔添加两副碗筷,又增添些花生米和酸豇豆,又给赵书勤和乌兰各倒了大半碗米酒。乌兰端起米酒尝了一口,连连摇头,表示喝不习惯,要龙叔给她更换成马奶酒。龙叔呵呵一笑,说可以,便把米酒倒给赵书勤。赵书勤欲加阻拦。但未及开口,龙叔就已经把酒一滴不溅地倒进了赵书勤的碗里,并为乌兰倒了一碗马奶酒。赵书勤奈,只得对着一大碗米酒忧心忡忡。
接下来,自然是一番觥筹交谈笑风生了。三人拉拉家常,侃侃大山,两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乌兰连干了三碗马奶酒,依稀有了几分醉意。脸蛋红扑扑的,目光迷醉,神情妩媚。考虑到待会儿还要由她驾驭马匹返回阿奇特,赵书勤悄悄劝喻乌兰不能再喝了。乌兰倒也顺从,没有继续往下喝。酒力上来,乌兰觉得浑身燥热,便出去透风去了。赵书勤趁机跟龙叔聊起卞志和的草场沙化治理工程来。由于有了五六分醉意,龙叔头脑发热,说话口若悬河,肆忌惮。再加上赵书勤有意意地诱导,该说的不该说的,龙叔一股脑地向赵书勤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