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尊重老师,但不能迷信老师。老师是人,不是神。亚里士多德说,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怀疑才是最好的老师。就是真理,也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世界上没有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也不要迷信权威。”
“你们都是千禧年前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你们的青春沐浴在大国崛起的春风玉露中。大国青春,就应该有大国的气度,大国的格局。除了温饱,你们应该有更大的追求。因为,时代赋予了你们享受这种追求的权利和自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国人一向内敛谦卑。面对西方,面对人家科技比我们先进、生活水平比我们高,我们总是心怀自卑和畏惧,自觉得低人一等。其实,没必要。我们要有自信,要有勇气。万里江山轮流坐,独领风骚数百年。竞技场上没有永远的冠军,有的是你追我赶的争奇斗艳。你家的郁金香姹紫嫣红,我家的一剪梅暗香盈袖。”
“大国青春,既要海纳百川囊括宇宙,又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不要向往灯红酒绿,不要崇尚花里胡哨。除了生死,皆不足惧。尼采说,他是太阳,光照世界。大国青春,就要有这种自信和豪迈。”
“青年人要多学习哲学。哲学是认知世界的大门。你们是共和国未来的掌门人。你们的认知高度,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世界是一个金字塔。将来我们是屹立塔顶傲视群雄,还是蜷缩塔底苟延残喘,都由你们决定。我想说的是,一个只满足于养家糊口的民族,是绝对法登临金字塔巅的。因为,这个世界有数人宁愿饿着肚子也要爬上塔顶。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
“你们这一代人已经饿不死了,今后也不会再挨饿。你们已经具备攀登塔顶的足够条件。不要被社会上充斥的各种负面情绪所沮丧。因为,你认为天大的困难,在人家眼里不过是乌蒙泥丸。朱元璋,乞丐出身,照样位居九五。倒不是说人人都要做朱元璋,而是想证明一个道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西方人热衷于灌输他们的所谓先进理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其实,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西方说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远虑必有近忧。今后你们要面对的世界,或许会更加残酷。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仍,超级致病微生物爆发,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等,将越来越成为严峻的现实。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旧的世界秩序将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将被重构。伟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你们是未来的希望。”
“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你们要把自己从1+1只等于2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变制变,敢想敢做,适当地富有冒险精神,才能独占鳌头独领风骚。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印度要么彻底不入流,要么绝对一流,舍此别选择。这话,更像是对我们说的。中华文明,要么登临顶流而生,要么沦落下流而亡。不要不承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身为蝼蚁,心怀宇宙。悠然南山,散发远岫。”
……
诸如此类论述,不胜枚举。童教授讲得掷地有声,众学生听得热血沸腾。不管如何,童教授的观点对大家思想的解放,还是颇具启迪意义。赵书勤自己就觉得,童教授说的1+1不一定等于2的观点,就是对我们思维定势的一种打破。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被唯一答案的教育影响太深。要向突破这种束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哪天全社会都有这种共识了,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也许就水到聚成了。
怀有这种认知的,还有何建教授。为此,他特意给赵书勤推荐了一本书《1+1为什么不一定等于2。这是民国时一位先哲写的启蒙书。何教授珍藏了多年。他觉得有必要给赵书勤分享一下。恰逢周末,何淑懿的堂伯父何问源照例来拜访何教授。何问源对厨艺颇有研究,做得一手好菜。他要亲自下厨,炒几个硬菜,与何教授喝两盅。何教授便叫何淑懿把赵书勤也邀请过来,一起过周末。想到何教授要把珍藏多年的图书送给自己,赵书勤不敢怠慢,便早早来到教授家。刚好何淑懿和何问源外出买菜去了。何教授忙于和门卫老头下象棋。赵书勤一个人百聊赖,便拿起教授送给的《1+1为什么不一定等于2这本书阅读起来。其间,放在茶几上的一部苹果手机多次响起。赵书勤起初没有理会。但经不住多次搅扰,他还是偷偷把手机拾起来,查看来电显示。原来是一个叫蓝色妖姬的人打来的。赵书勤看到这个名字,就晓得这部手机是何淑懿的。因为,在她过往的电话里,她母亲粟姬环一律被她标注为蓝色妖姬。人都有好奇心。赵书勤也不例外。他一拿起何淑懿的电话,就想探查一下里面的秘密。虽然他知道何淑懿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简单纯洁,但架不住好奇心的驱动,他还是翻找起来。可翻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隐秘的信息。何淑懿果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活清简女孩。手机里的内容,除了她的一些自拍,以及与赵书勤的合照,几乎找不到任何与其他异性的来往痕迹,甚至连异性的联系方式都很少。
不过,赵书勤意外地在里面发现了一条重要的录音。录音中的主角,一个是何建教授,一个是卞总卞志和。录音时长十余分钟,断断续续,不是很连贯。赵书勤反复听了几遍。现撷取部分还原出来,分享如下。
……
何教授:据我了解,你去调查过我。
卞志和:没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