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孝顺之道一定有文化渊源。
隔壁床病友,八十八岁。生活自律,没病前每天二十点准时睡觉,一天三顿到点就吃。
鱼七秒听她儿媳妇说,老人这习惯保持几十年了。这么大年纪,移植股骨头,一周就出院了,真是奇迹。
老太太也是老小孩,最怕儿媳妇给她送到敬老院。
有时看到鱼七秒会说:“小伙子,你过来,我求你帮个忙”。
精神好时常跟儿子说:“你妈的,我说话你没听到啊?”。
实际上,老太太唯一诉求就是身边有个人,在她清醒时能够说上一句话。
两位老太太出院后,又来了两个病友,都是男的。
隔壁床病友疼的直喊:“哎呦我去你妈的。”他不是在骂人,而是用这种方式缓解疼痛。
他比鱼七秒小五岁。在高空作业强电时,安全带松了坠地。幸运的是,没伤到神经,要不就随时可能瘫痪了。
看着他疼得直折腾媳妇,好点就跃跃欲试想坐起来,鱼七秒忍不住劝了几句。
“大兄弟,你可得按照大夫要求做。大夫说,这种在后腰打上两根钢钉的手术,至少要在家躺床休息三个月,才能起床”。
“你不能好点就想下地,你这腰不同于胳膊,要是复发,可能就瘫痪了,那时候你媳妇都得跑了,谁也不可能伺候你几十年啊”。
他的媳妇一边说“对”,一边竖起大拇指。直到出院前,隔壁床病友都遵照医生的要求,按时休息。
鱼七秒也不是想说。只是他觉得,病人这样折腾,太危险。对一辈子有影响,真的不能马虎。
鱼七秒从心里喜欢助人为乐,帮助人也不是为了那点成就感,而是在积德。
另一个病友手术完当天,把亲友护理都撵走了。不是说他不需要人照顾,而是他不喜欢麻烦人。
这位大哥比鱼七秒大十一岁,环卫工人,被出租车压到了腿。
幸运的是,穿的工鞋救了他,要是普通鞋,一只脚会粉碎。
他嗓门很大,鱼七秒和他聊天才知道,环卫工人工作环境吵杂,不喊队友根本听不到。
很多人退休后,呆不住,就去当环卫工人,找个活,有个赢头。
在医院,鱼七秒才知道,环卫工人很不容易,但是他们却非常团结。
医院陪护的经历,让鱼七秒明白,一个环境,就是一个江湖。它必然与平时印象中的画面有巨大差别。
细心一看,专家、大夫、小大夫、护士、保洁大姐、扫地大哥、病人、送卡者,行为各不相同。
或许在医院呆久了,就明白人生,真的除了死亡,其他都不是大事。
开开心心活,善良对待亲人、朋友,才是正确的选择。
鱼七秒似乎也明白了,叛逆期的鱼情深,更需要善待,更需要了解,更需要鼓励。
那一刻,鱼七秒沉默了。
本以为从小了解女儿的他,突然发现,似乎也没那么了解。
对于鱼情深来说,与鱼七秒关系得到缓和,没再发生冲突,也没发小姐脾气。
陪护的那几周,鱼七秒累坏了,但是非常开心。
医院的其他病人陪护,不停的和江暗香和江中杨说,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会做到鱼七秒那样细致、那样耐心。
江中杨和同屋的人说了一句话:“七秒,是万里挑一啊”。
那三周,改变了江中杨二十年来,对鱼七秒的看法。
在鱼七秒眼中,孝敬老人,是子女必须做的。
这句话不是他说的,是她母亲秋水甜说的。
最让鱼七秒开心的,还不是江中杨说的那句万里挑一,而是江暗香说:“以前以为,和你认识久了,习惯了,才在一起的。现在想想,其实不是。以前认为,你没啥太大能力,现在想想,关键时刻,你值得信任和依赖”。
鱼七秒笑了,每当江暗香表扬他时,鱼七秒就会笑。
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五月四日,江中杨出院了。
陪护的日子也结束了,对于鱼七秒来说,江暗香对他的认同,就是最大的收获。
妻子褒奖,莫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