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张子枫缓缓醒来,看了一眼时间,已经8:30了。
张子枫走出房间,慕青雪笑道:“儿子起床了?吃早餐妈接你去清华大学的碳纳米实验室,妈还帮你找了三个博士后学历的助手。”
张子枫一愣,道:“谢谢妈,这次我一定能成功,妈你等着我上新闻吧。”
慕青雪笑道:“好,妈等着呢。”
吃过了早餐,慕青雪带着张子枫上了车,北京清华大学开去。
9点就到达了目的地,张子枫迎面迎来了几位老者。
“小伙子,那几张纸就是你计算的?好,好啊,果真是英雄出少年。”一位老者说道。
张子枫点了点头,接着那位老者自我介绍道:“你可以叫我慕老,还有旁边那两位是陆老和李老。”
“慕老好,陆老好,李老好。”张子枫向三位老者问好。
来到了碳纳米实验室,张子枫摆出了那张常温超导技术的推算过程。
“只要两层平行石墨烯堆的角度呈现1.1度角时就能实现常温超导。”张子枫指着这个推算过程道。
“真的?”李老有些怀疑道。
张子枫指着旁边空闲的仪器道:“李老,你可以亲自过去试一试。”
“这....真的竟然实现了常温超导,不愧是英雄出少年,华夏有幸啊。”李老看着仪器道。
张子枫拍了拍手说道:“我们开始实验吧,一旦常温超导技术成功了,我有90%的信心设计出可控核聚变。”
分配好工作之后,张子枫全身心投入实验当中。
就这样四人泡在实验室泡了三天,每天的伙食都靠其他的实习研究生送来。
张子枫这三天又刷了500的细胞活跃点。
张子枫等四人看着电子显微镜的显示屏上的那个圆柱体。
“这就做出来了?”李老不可置信的说道,因为这几天三人都只是在帮张子枫打打下手,跑跑腿,整个实验差不多全由张子枫全盘接手。
张子枫控制着电子显微镜,换了好几个角度观察,在确定和自己计算的一模一样之后,才放下悬着的心。
张子枫有些可惜的说道:“可惜只能明天再看我们的实验成果了。”
慕老哪怕是阅历数的老者,嘴角也抽了一抽,心想“哪个新材料不是要几年,几十年做出来的?这四天就做出来了,还特么可惜?”
第二天清晨,科技院的院士也赶了过来。
科技院的院士看着旁边的研究员问道:“张子枫人呢?就是那三张计算可控和聚变的纸的主人。”
研究员指着他纳米实验室说道:“张子枫教授他们已经在他纳米实验室里面工作了,好像已经实验成功了,今天就是看成果的日子。”
科技院的院士连忙赶了进去,看着李老,慕老,三人浓浓的黑眼圈,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
“今天就要看成果了,昨天有点睡不着而已。”李老说道,慕老也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赞成。
科技院院士看着一个30的小玻璃球内的的一根长大约10的黑色导线连接着金属探头。
科技院院士轻轻敲了敲玻璃球,道:“这是真空的?”
张子枫道:“不是真空的,只是尘室而已,我可不想因为小小的灰尘耽误了今天的实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