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教室被杨二郎这个蹩脚到家的造句点燃,只有杨二郎红着脸地自容。
还有书桌膛里的哮天。
“造孽呀!”哮天伸出小爪,默默地抠着身下的三合板。
“好了,好了,同学们安静一下。”
好不容易平复了呼吸的周老师擦擦笑出来的眼泪,开始维持秩序。
“杨二郎同学这个句子造的不对。但是,他能大胆猜测,并且勇敢讲出来,这就是个不小的进步。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好不好?”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
估计他们都期待着杨二郎的下一个包袱吧。
杨二郎真想夺门而出,但想想哮天,他咬牙呆在原地。
“杨二郎,‘偶尔’不是个名词,更不是动物。这个词的意思是不经常发生。比如,‘赵雪莹同学每天都按时上学,只是偶尔会迟到’。明白了吗?”
杨二郎点点头。
“来,再造一个。”
周老师鼓励地看着他。
杨二郎绞尽脑汁,突然看到孙胖子冲他挤眉弄眼,脑海里灵光一闪,想到一句:“孙小越同学每天都很胖,只是偶尔瘦一点。”
哮天在心里狂喊:“你自己听听,这是人话吗?千万别说出来呀!”
这一喊让杨二郎又踟蹰了。
这时赵雪莹举起手,热切地看着周老师,希望周老师点她名字,说出她想好的答案。
杨二郎立即凝神去听赵雪莹的思想:“老师老师,叫我!我有一个句子,‘阳春三月,天气已经暖和起来了,但是偶尔还会刮起寒风。’”
这句子妙啊!杨二郎想都没想,脱口而出:“阳春三月,天气已经暖和起来了,但是偶尔还会刮起寒风。”
周老师大喜过望,竟带头鼓起掌来。
全班同学都跟着鼓掌,向上了六年学终于造了个好句的杨二郎祝贺。
只有赵雪莹心情复杂,一边鼓掌一边惊讶地看着他。
很快到了下课时间。这是最后一节课,同学们纷纷收拾书包,准备放学回家。
“哎,狗!你从哪儿弄来的?”
孙胖子见杨二郎从书桌膛里掏出一只小狗藏在怀里,赶忙凑过来问。
“嘘!”
杨二郎赶紧示意他噤声,瞥了一眼正在收拾教具的周老师,急匆匆走出去,直到快出了校门才把哮天亮出来给孙胖子看。
“我在河滩上捡的。”
“让我看看!”
孙胖子从杨二郎怀里把哮天抱过去。
“这狗,断奶了吗?这么小。”
“肯定断了,中午我请它吃的烤鱼。”
“烤鱼?这么点儿小狗吃烤鱼?我看看它小牙长全没?”
他俩正讨论着,赵雪莹擦完黑板出来,路过他们身边,也发现了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