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张张芙蓉玉面上,怨愤、不甘、冷漠、野心、欲望,权利使人疯狂,天下间谁能抗拒权利的美妙滋味呢。
端宁早歇了太多心思,她此刻真正的希冀这个孩子能够平安喜乐,皇后能够得偿所愿。所有人都好好的,她也不会陷入那样的绝境吧。
皇七子洗三礼,端宁暗中派人送了些适合产妇、婴孩的药物,当天也不过随宫妃们送上礼物,她久病自然不会凑上去看皇子,新生的婴孩娇弱,她自然要多注意。
皇后自然把一些事宜交给了慧贵妃,慧贵妃还来不及伤怀,就被如山的宫务淹没。同为贵妃,她早看不顾端宁躲懒,非要把宫人们带去翊坤宫东配殿处理。端宁奈,只好由她去了。
皇后慢慢接回了宫务,看她身体好转,也只让她处理些不怎么耗费心神的。比起前世的几乎四面树敌,今生她真的好了太多。她不再古板固执,也不再不合时宜。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她前一世撞得头破血流,现在不得不认清现实了。
许是她病弱,不直言进谏,也不凑皇帝身边,他反倒待她和善太多,多有抚恤。她的绿头牌再也没有呈上,可论是内务府还是其他,都不敢怠慢于她。她那次大病后的身体根本经不起任何变故。她被人称赞,“娴贵妃宽和大度”她前世被人苛责的御下严格更像是一个笑话。
她终于修成了不动如山的宫妃,也终于学会了闭嘴,论妃嫔们争风吃醋还是朝堂利益,更与她何干呢,她深深体会到何为欲求,她所求,自然所畏惧。她更清醒的认识到前世的她多么的可怜可悲,但她自己也有。
她对皇帝,对天子,从不像是对丈夫,更像是对上官。她自持教养,总想通过她的规劝证明自己是对的,其他人可能吃这一套可她面对的是天子,他自己就是行为准则。她是后妃,不是朝臣,她一开始就本末倒置,她学成了忠君爱国,却没学成……她爱他么,爱不起也不敢爱,先帝赐婚,哪有那么多旖旎心思,或许有过少女情思,可他的目光从未停留,她也就收了心思。
修成玉颜色,卖与帝王家。
都是如此,拘束的蒙古贵女还是入了满人的囚笼,金枝玉叶的皇族贵女还不是去经历塞外苦寒,始终都是女子最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