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十五天的考核期已过,今日放榜之时看到自己被评为乙中,而进入下一重考核起码需要甲等资质。
大概估摸了一下,被评为甲等之人不过百人,不过考核众人的百分之一而已,足见竞争之残酷。
姜梅落意兴阑珊的随着人流走在山门外的路上,对于今后的路已经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虽说在剑宗外围待了不到二十日的光景,但也见识过不少长老、弟子运起轻功身姿翩跹的模样,也略微领略到武林中人豪气万丈的情怀。
经历过这些,即使心性再平淡的青年人也不甘心回村拾起锄头,在田垄上忙碌一辈子。
处于人流中的姜梅落算不上那种看一眼就能记住的人,中等身材,样貌清秀,若不是看上去有些呆呆的,应该挺讨女孩子喜欢,看上去就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初次见面以为是个闷葫芦,熟络了之后聊起天来就像倒豆子一样说个不停。
他看起来就像是容易被骗的那种人,其实真的是那种人。
刚刚上路就被一个自称食不果腹带着孙女的老婆婆骗取了二两碎银。路上买干粮也被几个不良商贩哄抬过物价。
临近剑宗时还被一个老叟拦住诉苦,听说了他年轻时行侠仗义多次受伤,年老之后却孤苦伶仃病入膏肓,如今却钱就医,说到惨痛处涕泗横流。发誓此生再也不会被骗的姜梅落又掏出了一些碎银,谁料老叟抓起银两之后就跑,几个呼吸之间就跑进人群之中影踪了,只剩他一人待在原地再次思索人生。
至于他这个有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则是因为当年他出生之时正值二月,那年天气暖的比往年快了一点,出生之日家中院子里的梅花落尽。
没识几个字的的老爹挤出肚子里的全部墨水取了这个他自己以为颇有诗意的名字,为此还得意了好一阵子。直到七岁那年隔壁邻居前来借生姜炒菜,接着便是“姜没咯”的外号跟着他在书塾的同学嘲笑中度过了整个童年。
“姜兄!姜兄!”身后传来某人的急切呼唤。
转过头去,定睛一看,原来是考核期间邻屋的李良材,随即抱拳施礼,笑着喊了一声李兄。两人在此之前虽说交流不多,但相隔不远,脸还是很熟的。
李良材笑容满面:“姜兄初涉武道,但已看出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此番考核名列前茅,百里挑一,若是放在十余年前,此等天赋成为内门弟子也是颇有希望。”
听了这一番夸奖之后姜梅落都有些不好意思,这几年海清河晏,天下太平,武学天赋出众之人如同雨后春笋一样一簇又一簇的冒出来,考核要求确实较以前高了许多,许多以前看来天赋不的人都落榜了,但自己放在十几年前也进不了剑宗的内门,此话明显是吹捧。
“李兄谬赞了,我自己的水平还是有数的,确实法和那些人中龙凤相提并论,李兄前来安慰我这好意我心领了。”
“哪有哪有,那些被评为甲等的考生都是些家境优渥的子弟,仗着家中钱粮多,用灵丹妙药提升了根骨,又有请武道高手来调教讲解,能过第一轮考核自然容易,但姜兄则不同了,方才练武堪堪半载时光,武学理解就如此深刻,前途不可限量。只可惜差了些许运气,却不知姜兄今后有何打算?”
原来其此次前来是为了打听这个的,却不知道他有何目的。
思索片刻后答道:“我此时也在苦恼中,江湖虽大,却也不知何处容身,若是在路可走,大不了回去种田罢了,家中还有几亩薄田,闲渡此生还是绰绰有余的。”
李良材面露惊讶道:“哪有这种道理,难道姜兄就甘心此生在田间劳作,与耕牛鸡鸭为伍?难道就不想将大好的光阴出去闯荡闯荡吗?此次前来考试者多达几千人,最终能入方圆剑宗门下者不过百人,如若其他人都像姜兄这般,那江湖上走动的人岂不会屈指可数?”
“哦?李兄有何高见,兄弟我洗耳恭听。”
“来来来,这边走,正到饭点,我们找一个地方边吃边说。”
二人出了山门,跟着李良材经过一条人流较少的小路,远远看见了酒旗招展,有一古色古香的酒楼坐落在路旁,二人便在此就餐。
登楼至二层,找了一处靠着窗且还算干净的桌子坐下。
要了一份白斩鸡、一斤牛肉,点了两份时令的蔬菜。
听李良材说这家酒楼的酒水虽名声不显,却是难得的佳酿,又要了一壶酒和一碟花生。
两人坐定,刚动起筷子吃了几口,便听得李良材说道:“方才问姜兄今后有何打算,姜兄果真毫想法吗?”
“李兄却是不知,我虽已非年幼,但确实没有什么江湖经验,这次前来应试,离家数百里,已经是此生路途最远的远游了。
对于今后有何打算,心中确实有些彷徨,如果李兄有些许良策,请不吝赐教。”
李良材喝了一口酒,凑向姜梅落故作高深问道:“姜兄可知江湖上有哪些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