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元承包山林的真正目的,主要是想锻炼体魄,早日炼成钢筋铁骨……这不正是长辈们期待的吗。
乘着回城的机会,仲元托打铁的妻舅加工了一个割松油用的钩刀和一把砍刀。又叫十里村的一个会圆桶的木工朋友制作了十只木桶,自己上山锯了400个松香筒……
一切准备就绪,选了个吉日,拿上砍刀、锄头,带着妻子上山拨草开路。仲元自己则对每株松树进行处理:铲皮、挂松香筒,对一些割口比较高的树,还要砍树搭一个简易的架子,以方便用钩刀割油路。
经过两夫妻半个多月的辛苦劳作,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再过两天就可以正式开工割松油了。
4月6号,壬申日,农历三月初四,是个好日子。仲元手拿松香钩子,迈着雄健的步伐上山了!开始了割松油的日子。
半个多月后,仲元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为了纪念割松油的生涯,取名为贾松。
那时,刚刚推行计划生育。仲元也觉得己经有三个孩子了,而且又都是男孩。再生的话恐怕也招顾不过来,为此就说服妻子去做了结扎绝育手术……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天晴的日子,早出晚归,上山割油路。逢到下雨天,在家哄孩子,享享天伦之乐……
仲元经过三个月的奋斗,己经收了六次松油了。每次500斤,共得收购款300多块钱。仲元立马交了100块钱给队里,队长说:“正愁买肥料还差一点钱,这下好了。明天早上,你们四部单车去把化肥运回来。”
第二天,仲元一大早便与家华、永元和林彬他们一起到5里外的供销社把过磷酸钙给运了回来。(附带说明一下:这里是山区的冷水田,缺磷,所以下肥主要是过磷酸钙补充磷元素。)运回来后,吃过早饭。仲元干脆就停止上山,骑上单车,载着妻儿们回城去了。
回到城里,养父非常高兴。养父己退休,闲居家中,平时就他一个人在家,怪聊的。(大养母还要上班,大哥伯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徽,娶了安徽人,生了五个女儿。)也因为有了三个男孙子,所以大养母对仲元也好了很多。“祖父母惜头孙”,这句老古话真不假。他们对大孙子是最宠爱的,大孙子叫贾文。还是爷爷给取的名,还没出生,爷爷就取好了名:“生下来如果是女孩子就叫贾华,是男孩就叫贾文。”
而老二是立冬那天出生的,所以就叫贾冬了。
在城里住了两天,仲元又骑上单车载上他们母子四人,回到状元坊。又开始了艰苦的农耕生活:仲元上山割松油,妻子在生产队又要干活又要招顾三个不懂事的小屁孩……
仲元每天又重复着割油的老行当:用“烟刀石”磨钩刀,磨得非常锋利后,上山,过田塅,翻山越岭,给每株松树加一刀出油的小沟沟……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很快,天转凉了,松树己经不再流油了。
这天,仲元挑着一对空桶,上山想把油筒里残余的松油彻底收下来。走到北山半山腰时,听到轻轻的说话声。仲元警惕地停下脚步,仔细聆听着。听到好象有三个人的声音: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