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轮在苏梅岛附近的一处港口卸货,随即又被满是榴莲的集装箱填满。
“老大,这么多榴莲,运回东北去能有人买么?”姜东建跟船长刘老大搭讪。
“咋了东建儿?这批货你投了资了?”刘老大乜斜着双眼,故意把“建”字说成“建儿”。
东北人说话有个特点,就是总在一些不应该加“儿”的地方乱加“儿”。
比如倩女幽魂这个词儿,东北人可以把它说成“倩儿女儿幽儿魂儿”。
当然了,刘老大若是想在辈分上占便宜,或者说建和贱音同字不同,那么他会得到更大的心里满足感。
“没有没有,我哪有那本钱啊。我有那钱,干嘛还出来跑船啊!”姜东建蔫了下去,随即又问:“我听说进了一批猫山王,那玩意儿能赚钱么?”
“赚个锤子!那玩意儿不是泰国本地货。”刘老大也有同感,“你问这个干什么?没用的事儿别瞎打听!”
“没有没有,我寻思着……我朋友说要跟我合伙儿……”姜东建说得吞吞吐吐。
“哈哈哈!我说呢,你小子这是想挣大钱了啊!”刘老大随即放下了戒心。
喜欢吃榴莲的人都知道,“猫山王”要比“金枕头”贵许多,前者产地在马来西亚,后者产地在泰国。
从泰国运“金枕头”回去相当于就地取材,采购“猫山王”回去,那就有点儿成本过高了。
当然不能完全以产地来判断这批“猫山王”会不会挣到钱,不过利润会少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货轮一路顺风地在海上行驶,沿途不停卸货装货,那个装有“猫山王”榴莲的集装箱,始终没有被挪动过。
刘老大是东北人,姜东建在东北长大,他跟刘老大算是半个老乡。
两个人外表上看上去都很壮实,都有东北人的体貌特征。
然而说起话来,姜东建的普通话挺普通,刘老大的普通话很东北。
熟悉刘老大的人都知道,他有另外的一个更加明显的东北特征。就算是地道东北人,也没他的这个特征显著。
刘老大在他的船长室里供奉着“狐黄白柳灰”五位仙家。
这五位是土生土长的大仙儿,被当地人尊称为“东北五仙儿”。
货轮的船长室不算大,用于供奉五仙儿的神龛占据了不算小的空间。
每日早中晚,刘老大都会毕恭毕敬地先净手再上香。
三炷香的习惯从不间断,船员们只要闻到了香火味儿,就一准知道要开饭了。
船到胶东港交货,晚上船员们得到了少有的上岸娱乐时间。
刘老大很是高兴,答应大家一切费用都由他来负责。
KTV包房里船员们肆意妄为,几对谈好价格的家伙领着心怡女子先行离开。
“我说东建儿,你带她出去,一切包在哥的身上。”刘老大蛊惑姜东建,示意他带着身边人离开包房。
“老大你去吧,我跟她在这儿唱一会儿歌。”姜东建并不领情,拿起话筒跟着屏幕开唱。
“去吧去吧,半个小时后再回来。”刘老大开始不耐烦,对姜东建下了逐客令。
“老大你在这儿等人啊?怎么不早说呢。”姜东建这话说的就有点儿窥探虚实的意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