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你也去学车吧。这辆车平常都放在渝都的,你会开车了随时可以带老妈去啊。”刘晓玲道。
只要给广明岛万连长他们打个招呼,自己一家人随时都能进出。
“我这么大岁数了怕是学不会。”刘仁贵没有信心。
“其实你的岁数又不大,怎么会学不会?今后有空我和卢俊就教你。反正你战友能帮你办驾驶证,也不用单位开证明去专门学。”
刘仁贵听了十分动心,他现在也不到50岁,要用后世的标准来看,都还是年轻人喃。
“明天你就走啊?”刘仁贵显然是动心了。
“嗯。等我回来就教你。”刘晓玲笑着道。
第二天,刘晓玲乘火车回了省城。
在家休息一晚,刘晓玲想起苏东来家很久没去了,上午的时候去了他家一趟,果然关凌凌又没上班。在那里聊了些时间,问了下苏丽丽调去羊城后是否适应,拿了一条皮带送给苏东来,送了一套护肤品给关凌凌。
因为时间还早,刘晓玲婉拒了留下来吃中午饭的邀请,回家开上车去了刘家坝。
因为知青大量返城,几个合资厂都空出了许多岗位。好在当地农民工已经在岗位上能独当一面,才没有影响工厂的生产。
这些原本的农民工有的还当上了师傅,负责传授技艺给后招进厂的职工。各小队由此又多了许多人进厂,转移了部分劳动力离开土地。
因为有打火机代工的事做,有许多年轻人还不愿意进厂。只是因为代工收入可比进厂当学徒高多了而且时间还自由。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
现在刘晓玲比较尴尬,自己已经离开了向阳农机厂,连办公室都腾出来了,现在回到刘家坝除了家,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
无奈之下在向阳公社停了车,只能去在刘仁友那里坐一下。
“晓玲,你们推荐那个李玉明还真是拼命,每天住在白马村督促进度,还在港岛请了专家来。”刘仁友道。
李玉明在白马村租了一间房,跟着建筑施工队一起吃饭,一起上下班,每天的衣服都是弄得脏兮兮的。
刘晓玲也没想到李玉明这么能吃苦,心里也有些佩服更有些放心。
“十一伯,养猪场和饲料厂的进展如何?”
“杨教授和黄老师经常过去,难度不大进展也很顺利。特别是褚书记经常说这是晓玲给外家指点的致富路,大家一定要支持……呵呵。”
刘仁友算是老江湖,当然看得出来褚书记话是这样说,其实还是向大家显摆他拉来的项目,为的就是提高个人威信。
这些都不关刘仁友和刘晓玲的事,只要能把事情办好就行。
“张文浩就是比彩霞靠谱,他留下来后,许多原先准备返城的知青都留下来了。他还跑去变压器厂和农机厂学了管理的方法,把两个罐头厂管理得顺顺当当的。”刘仁友对张文浩的工作能力显然是十分满意。
刘晓玲没接这话,毕竟涉及到张文浩跟卢彩霞两人的对比。
话说到这,似乎除了学校的事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事可以过问了。
“学校啊?学校的地盘腾出来后现在卿先奎带着施工队正在抓紧施工。我看过学校的效果图,也不知道哪个设计的,建好后比哪所学校都要好。”刘仁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