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牍,形式对我们十分不利,先避避风头吧。”
“好。史书,我,,我马上就去。”
迟中强站了起来,飞快的收拾东西,几分钟,拎起一个皮包,转身就走。
迟钟牍过来的时候,已经换了一套迷彩。
他们碰头后,并没走大门,而是去了迟家祠堂。
迟家祠堂在庄园最后面,他们去那边当然不是烧香,求祖宗保佑。
祠堂里面,有一条密道,通往几公里外的乡马沟。
说白了,他们这是要逃跑。
迟天翔自然不知道他最信任的两个人是利用祠堂密道逃跑的。
这条密道,只有家主和前任家主以及宗老会的宗老知道。
特殊部办案,可不管你是多大的家族或者有多强背景,只要确定要动手,那是雷厉风行,丝毫不讲情面。
他们之所以给迟家这么多时间,其实也是得到了苏强的支持和指示。
但,迟钟牍和迟中强逃跑,这确实让他们感觉没把事情办好。
经过查找监控录像,能够清晰看到迟钟牍去了迟中强的小院。
等两个人在和监控的监控区域外失踪之后,特殊部工作人员开始研判到底什么情况。
祠堂的暗道找到了,从痕迹看来,能够确定迟中强和迟钟牍就是从这里离开的。
特殊部人员立刻向上级做了汇报。
上级指示,除了犯罪分子,迟天翔等所有迟家人暂时不要采取任何措施。
另外,对迟家发出最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如果敢于包庇犯罪分子,或者给犯罪分子任何帮助,都将受到严厉惩罚。
最后就是,对于迟天翔及其身边人的电话及其他通讯方式,将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检测。
特殊部离开了,迟天翔坐在座位上久久没有说话。
对抗了半天,迟雅音被特殊部抓走了,迟钟牍和迟中强却失踪了。
等特殊部的人走远之后,迟天翔端坐在太师椅上,舅舅不曾会所话。
整个迟家庄园慢慢归于安静,但气氛却十分凝重。
“唉!”
迟天翔突然感到,迟苏应该是故意回乡下养老的。
现在在他身边的那个人,叫迟穆,迟天翔虽然不迷信,但这名字怎么听都让热别扭甚至是讨厌。
“迟穆,钟牍和中强都跑了,进入了巡捕司的统计名单,对这事儿,你怎么看?”
“我认为应该立刻跟那几个警察的上级进行投诉,他们没有什么证据,为什么还敢殴打妇女?”
迟天翔笑了笑,自己怎么就养了这么一条小丑一般的走狗?
“好了,你去休息吧,我这边暂时不需要你。”
迟穆点点头,犹豫了下,对迟天翔说:“老爷,你不用着急上火,以我们家的实力和地位,特殊部绝对不敢乱来的。我想很快,事情就会了结。”
“滚出去!”
迟天翔挥挥手,就跟赶苍蝇一样。
有些人就是有着这样的迷之自信。
迟家再怎么厉害,怎么跟国家斗?
甭管这次特殊部的行动,是不是因为苏强,这都是个值得注意的事情。
而且,迟天翔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迟家这一次,可能真正面临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过还好,特殊部似乎也不想赶尽杀绝,给他留下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
迟家大院要是查封,迟天翔都不想想后面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迟苏在的时候,还能提醒他赶紧来医院看看。
可是现在这个迟穆,简直就是个木头疙瘩,太讨厌了。
如果没脑子也就罢了,可偏偏会给你出一些注意。
这些注意简直愚蠢头顶。
特殊部是真的讲情面?
未必,或者说干脆就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
迟家何去何从?
迟天翔有那么一种冲动,想找苏强拼命。
迟家发展到这种地步,其实好多事情力不从心了。
比如说心中一闪而过的拼命念头,这种想法本身就太丢人。
迟天翔再一次拨了迟兴的电话,这次电话通了,但那边竟然还是没人应答。
怎么办?
苏强作为当事者,应该一定会知道迟雅音、迟钟牍和迟中强到底犯了什么事儿。
可迟天翔就是拉不下脸来,仍然端着大迟家的所谓尊严或者面子。
苏强其实一直在等迟天翔的电话,他决定,出这么大事儿,迟天翔一定会给自己打电话。
那时候,哪怕挨一顿骂,苏强也会详细跟迟天翔说一下情况。
当然不会违反命令。
可迟天翔一直没有消息,这让他十分遗憾。
这其实算是一种对抗。
差不多一百号荷枪实弹的军人待在庄园,这对迟家的声誉是十分严重的破坏。
那么,迟天翔会怎么解决呢?
他看着屏幕上迟钟牍和迟中强跌跌撞撞的身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在无人机的监控下,叔侄俩的踪迹完全暴露在苏强等人的视线之中。
只不过,苏强是通过网络,远程调阅监控画面,而省城那边,是实时画面。
“不要执行抓捕,进行严密的跟踪,看看他们到底会去哪里。另外,要注意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预防宋家对他们动手。”
苏强下达完指示,就将心思转向另外一个案子上。
就在昨天,梁金秋终于在他的“鼓励”下,全盘吐露了他们的计划。
没想到,梁金秋除了是南十四的成员,竟然还有鸡盆国间谍的身份。
而梁金秋本人,甚至不是大华人,真名叫大幕健次郎。
这个大幕健次郎在大华出生,在大华长大,随后,六岁那年,跟随父母,以驻外的名义,去了鸡盆国。
他的父母在鸡盆国呆了三年,返回了大华,而健次郎则以留学生身份,在鸡盆接受教育。
上初中时,健次郎进入专门的培训学校,以免学习文化课,一面接受洗脑教育。
二十八岁时,硕士毕业的他,极度认同鸡盆国换种计划。
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鸡盆国人,并对自己神父的使命感到季度光荣何子豪。
与梁金秋,不大幕健次郎一同接受这种教育的,这一座学校,就有三千人。
据说,大华内部,至少存在十万到二十万这样的“大华人”。
表面上,他们是大华人,但实际上,确实鸡盆国人。
得知这个消息的苏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