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委会上,有人提出异议说:中央明确说了,抓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全国的工作重点。
目前如果抓解决遗留问题这项工作,似乎与中央确定的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符。
再说了,这种事情是可以既往不咎的。
前任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也不是我们这届政府造成的。
如果要大力解决,是否要征求前任领导的意见?
是不是可以推迟再搞,或者逐步解决,以免分散精力?
周海洋沉声说道:“跟前任打招呼的工作,我来做。大家不要有顾虑,我相信前任的领导会支持我们的。”
谭斌接着说道:“我们是地方政府,不能长期等中央给我们分配工作。
中央有指示的,我们坚决执行,而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中央没有指示的,关系到群众利益的,我们要主动去办。这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袁启亮接着说道:“话说回来,对于经济开发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视而不见,虽然不会丢乌纱帽的。
我们解决了,也许不会长乌纱帽。
可是,这是真正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事。
我们现在办这件事情,与中央的精神是一致的,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
当天晚上下班,周海洋回了宁城一趟。代表怀宁市委和市政府,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前两任市委书记周明山和裴长远做了沟通,交换了意见。
让周海洋没想到的是,顺利取得了两位前任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接下来,谭斌和袁启亮采纳了周海洋私下提出的建议。
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了一次处理农民上访问题的集中行动。
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并从当年的财政预算外,挤出五百万元资金。
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政府在经济开发工作中,给农民造成的遗留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一个月后,这项工作由一位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挂帅,在全市各区县蓬勃展开,成为怀宁市的工作重点。
在半年的时间里,全市解决了近六百多个类似的遗留问题。
其中,清理乱占耕地四十多起,收回违章使用土地几干亩,给农民支付各种补偿费一干多万元,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对这次的行动,市里有人把谭斌和袁启亮告到省委去了。
说怀宁市跟中央唱对台戏,背离了中央的大政方针。
但这些黑状并没有奏效。
就在这个时候,江宁省委的简报上,刊发了新华社记者写的长篇通讯—《怀宁市处理经济开发工作中的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农民利益》。
随即,江宁省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进行了转载报道。
省委书记叶向东在报道上作了重要批示,称赞怀宁市的做法很好,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省长方向然也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这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市委和市政府大院里的人议论开了:周海洋的建议,谭书记和袁市长喜欢听。
也有人说,周海洋在谭书记前面,是一个有足够份量的特殊人物。
他一般不会轻易谏言。但一旦提出建议,总能得到谭书记和袁市长的采纳。
继而形成有巨大影响力的一项地方政策。
对于这些议论,袁启亮心里是最清楚的。
有些问题让周海洋对谭书记说,比他这个当市长的更有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