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向星海,探索浩瀚无边的宇宙之前,有个事情必然要弄得很清楚,地球在星海中处于怎么样的位置?”
等同学们回过神来,发现历史老师项政道好像已经开始讲天文地理了,或许可以说,地球的历史!
“人类对宇宙天文的的探索主要有三个阶段: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说。”
“一、地心说。
古代许多学者对宇宙的构造已经有想法了。
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欧多克斯(柏拉图的学生)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让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心说”。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300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地心说的观点: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
3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
“二、日心说。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地心说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的观测不符,慢慢就对地心说的正确性产生怀疑。
日心说理论被完整地提出来是在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
中世纪的欧洲,主要由基督教的神权统治,教会思想是“上帝创造了人,并把人置于宇宙中心”。
对教会来说,如果谁对地心说怀疑,那就是亵读神灵,大逆不道,要受到严厉惩罚。
否认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说,显然违背了基督教义,为教会势理所不容。
为了维护日心说,坚持真理的学者与神权统治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为了捍卫这一学说,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监禁。
开普勒、牛顿等自然科学家,也在这场捍卫真理与科学的战斗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心说的观点是: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