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各家长辈闻听此事时,终于感觉自家的孩子长大了,因为他们很相信那个具有文韬武略的太子,相信他会带着各自的孩子从此走上正轨的;
而老皇帝封明呢,也认为儿子的行为,一方面是侠义之举,另一方面也联络亲近了大臣,江山应该更加稳固才是,所以常常邀请四个人进宫,或陪太子练武,或进金銮殿听大臣议事,以培养江山的后备力量。
此事一出,百姓奔走相告,更是注重加强对年轻孩子的锻炼,都想光宗耀祖,报效国家。一时间,举国上下,都洋溢着一种清新、活泼、青春、向上的力量。
有了老皇帝的允许,几个年轻人逗留宫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和封墨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那时的封墨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每天,她只知道跟在哥哥们的屁股后面——他们练武,她是旁边不声不响的观众;他们学习,她也拿出一本书默默地阅读。所有人也都拿她当小妹妹看待爱护,也都遵循着原则尊重着这位贤淑的公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墨的表现就令侍候她的宫女宣儿十分担心了。公主整日不思饮食,眼神变得迷离,经常坐在椅子上发呆,脸却红着,又缘故地微笑。
有一次,宣儿又亲眼看见公主写了一首《少年游:
西风送雨,庭院内外,秋寒木萧萧。笙笛难闻,幽梦易惊,端芳思早。
欲解罗带自啼痕,便韶华空消。同心归未离居老,恨相见,良宵。
宣儿虽然认字不多,但公主这些日子以来难解的忧愁她还是觉察了。自小与公主一起长大的宣儿,怒气冲冲地来找欧阳纹:
“欧阳大哥,不知道你们当中是谁惹得公主如此不高兴?”欧阳纹在几兄弟中年纪是最大的,而且他与贵族小姐关竹定了亲,说话办事都较其他人稳重得体,所以宣儿才找的他。
欧阳纹一个十六七的毛头小伙儿,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他虽已定亲,那是长辈们的事,关竹的面他是连见都没见过,至于公主的“愁”的对象是谁,他上哪儿知道去?
他对宣儿赔着笑脸,“宣儿,我是真的不知道!现在我父亲管得紧,我又得练武,又得学兵法,还得陪着太子修行。不过,你给我两天时间,我一定给你找出来!”
“好吧!今天算便宜了你,两天后还是这个地方,你等着我!”宣儿小脸一扬,走开了。
以后的两天,欧阳纹一心二用,终于让他有了发现。等宣儿找到他时,他赶紧说:
“宣儿,我看呢,公主好像是对孪生兄弟其中的一个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