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依依把宅子名字改成周宅,就继续去办事了。
诗画,诗涵就忙着和县衙的杂役,把京城带来的行李,搬到县衙对面的新周宅。
周依依带着詹若玉姐妹,提着王韵晴交给她的酒,去探望个大人物。
就在这延平县城北:前任内阁大臣,王韵晴的外公于定磐阁老。
这是王韵晴教她的,周依依也知道,她管这叫看望老前辈老同志。
于阁老算是个清流,没有多少地,但是有不少的宅子和店铺,还有一些门生故吏才是隐形的。
于阁老年纪也大了,家族里娶的是名门居多,纳妾少,人丁凋零,也大多在外地为官。
家族里在这延平县的,剩个小儿子于泰和“养女”于姿。
了解情况后,周依依也松了一口气。可不能探望的老前辈,成了到时候最大的绊脚石,那就棘手了。
见过了于定磐老阁老之后,知道了哪些人可以先动,哪些人可以缓缓。
周依依一路看着街上的物价,和百姓的生活状况,回到新买的小周宅。
独立的屋子就是舒服:诗涵、诗画还买了好多的花,种在院子的几个角落,装饰了一下,也开始有了美丽的氛围。
詹若玉来报:“大人,不少人提着礼物往内衙东院,准备向您意思意思呢。”
周依依倒是料到了,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
“都有谁呢?”,周依依看着诗画买的花,问道。
“帖子在这呢,礼物我让他们带回去了,帖子收下了。”
周依依听完把帖子拿过来一看,上面有:
城东方家,放在第一张,显然实力最强,也跟这方黎雯县丞有点关系。
城西的诸葛家,想必就是诸葛凤的老家的人了。
城南林家。
还有就是城北的于阁老的儿子于泰只写了个帖子没有送礼。
中间还有一些乡、里、村的乡绅送来的。
乡村里排在第一位的是:李嘉藤员外。
周依依已经懒得在看下去,让人把这些帖子收起来,把礼物都先退了。
她不禁感慨,这小地方,这么多的家族一起行贿,一起盘剥,盘踞在这老百姓头上,哪有老百姓好日子过。
她一路调查下来,几大家族控制的商店,把物价炒得比京城还贵,官学也已形同虚设,一堆裙带在领工资,学生一个,辍学了的老百姓的小孩就得去给几大家族的茶楼酒肆里当小二,帮工。
甚至还有不少乞丐、流民。
延平县的农村更不用说了,她也知道,大部分老百姓过得也十分糟糕。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审批一些县丞和主簿已经处理好了的公文。
她就到县衙开始坐堂。不过,美其名曰坐堂,处理的都是琐碎的事情。
好多重要的事情,都被县丞方黎雯拿去办理了,美其名曰:周县令初来乍到,还不熟悉,得熟悉个两三年。
周依依明显就是被架空了,她晓得延平知县空缺已久,上级交代不必所谓的“实习”直接就任,但她不急,没事就看看县衙各个部门的工作。
下班了就到街上逛逛,买买买。
反正系统里有大把的银子,姨妈还提前把半年的银子预支给她和王韵晴。
大家族们,以为只是来了个将军家的镀金的小官二代。
周依依就任由县丞方黎雯表演,自己在城里的各个地方把能买的店铺都买下来:有粮食店、手工艺陶瓷店、书店、说书艺人馆。
同时,少不了开家买不到的店:桃花笑延平县分店。
剩余的时间里,她让詹若惠姐妹盯着方黎雯。
没几天,詹若惠就开始收集到一些情报:这方黎雯除了有个上门女婿的老公,还在北门大街的小院子里,养了十来个小白脸。
接着,大概统计出了方县丞家的地盘主要在城东,一众家族,开的茶楼酒肆,经营垄断茶叶等高利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