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依依和王韵晴回到城里的时候,路面只剩低洼的地方有积水。
家家户户都在清理家里被水浸泡的东西。
方家的主要大仓库由于水的浮力作用,粮食发生坍塌,还导致仓库塌了个角。
方家一边处理丧事,一边让下人继续把泡水的粮食都扔了出来,堆积如山。
下人们不知道是泄愤还是为了方便,把干净的粮食也一并乱扔。
要是清水泡过的粮食还能另作他用,但是此次的河水浑浊加上城里诸多污染物也混到了一起,粮食变得又臭又脏。
有的逃难的居民从山上回来的,看到方家泡水扔出来的粮食,也偷偷挑了一些相对干净的带回家。
城东不仅方家,连蒋仲凡家也被淹了不少,父子俩狼狈地责骂着下人,也少不了相互对骂,骂来骂去,最终骂到蒋仲凡母亲那里去。
导致蒋仲凡的母亲不想待下去,又跑回京城徐家。
走出了城东的地盘,地面已经比较干燥了。
”你去城西,我去城南看看“,周依依和王韵晴分头去巡查灾情。
周依依的马车走到城南,一看,水位早已消退,本来就地势高,一条高高的沙袋堆砌的堤坝拦在眼前,堤坝后面的地盘干燥得很!
周依依跳下马车一看:“好你个林家,果然鸡贼,把水都往城东的方向围”。
王韵晴去了城西,发现诸葛家也是一样的套路,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也筑起了一道沙包墙。
“果然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王韵晴看了一眼,骂道。
林家和诸葛家,两家人默契地把水往城东方家的地盘围。
因此,也就城东受灾严重一点,其他的地方,老百姓最多就是逃跑的时候掉点东西,损失不大。
此时延平城里最忙的反而不是王韵晴和周依依。
而是王韵雨。
王韵雨知道了方老爷囤粮炒作还被淹水,笑得像个二十岁的孩子。
她连忙联合城西诸葛家、城南林家,还有一些以前进城的乡村地主等,在延平县城兜售高价粮食,准备狠狠地捞一笔。
果不其然,物价又涨了。
由于淹水,城东的粮食一定程度出现短缺,周依依赶紧把系统的粮食提了部分出来,开始施粮食、施粥、施饼。
由于跟王韵雨为首的奸商打经济战,短短的几天忙活下来,周依依和王韵晴人都瘦了不少。
“抓又抓不动,眼看他们贪,早晚我出手,让他们牢底坐穿”,王韵晴骂骂咧咧的。
“看在帮你减肥的份子上,留他们一条狗命。这次几大家族一起上,凭咱们俩,能平抑物价就不了”,周依依安慰着王韵晴。
“嗯,不急,猴子再多香蕉,见到猩猩也得交出来”,王韵晴递了根香蕉给周依依,若有所指地说道。
“你这是啥比喻?收拾猴子要用锣鼓、鞭子、香蕉”,周依依笑着拍了一下王韵晴说道。
“比喻还是很形象的”,王韵晴说完就去跟炒作物价的人斗智斗勇了。
主簿诸葛凤则请假,说是忙着回家抢收,减少损失,其实是忙着给家里炒作粮价出谋划策,趁机发灾难财。
可惜,没几天,找漕帮定的10艘船的粮食交割完毕投放市场后,粮价就被周依依和王韵晴打到很低。
诸葛家族和林家,则有大量的餐饮、酒肆,粮价高了直接把囤积的粮食卖了赚钱。粮价低了,直接把粮食拉去供应餐饮,怎么样都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