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略胜一筹的绝对,比诗词(1 / 1)

“烟锁池塘柳!”

宁政的话音刚落,赵恒已经哈哈大笑起来:

“区区小对,何敢言绝?”

就连在座的大宁群臣亦是瞠目结舌,这对子实在太简单了。

赵恒看着宁政,眼神闪过一丝蔑视,随即准备开口:

“本皇子对......对.....对......”

一连说了三个对字,赵恒却没有任何的下文。

不仅是大宁群臣皱起眉头来,就连赵宋礼部尚书崔有道亦是皱起了眉头。

“崔尚书,此联很难?”

摇头崔有道轻声说道:

“虽然这联只有区区五个字,但这五个字在结构上乃是以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意境上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池塘、绿柳环绕、烟雾笼罩。五行不能同位相对,有合掌之嫌;因此欲对出合乎五行并且意境相符的诗句实属不易。”

“那崔尚书可有答案?”

赵德昭急忙问道,他看着抓耳挠腮的赵恒,心中自然是迫切万分,要知道这可不止丢了赵恒的脸,更是丢了赵宋的脸面。

“老夫倒是有一联,只怕还是差了半筹!”

崔有道抚须摇头道。

“说来听听!”

赵德昭轻声说道。

两人交头接耳自然瞒不过大宁群臣,大宁群臣亦是没有想到赵宋之人这么快就想到了下联。

宁政却仿佛没有看到一般,只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赵德昭在赵恒耳边轻声说了一句。

赵恒看着微眯双眸的宁政,大笑道:

“呵呵....区区小对,本皇子已经对出来了!”

他说话间,耀武扬威似的在殿中走了一圈,来到宁政的面前,不屑地说道:

“你的上联是烟锁池塘柳,本皇子的下联乃是:桃燃锦江堤。”

“这.....”

大宁群臣闻言亦是面面相觑,竟然真叫他对出来了。

“这可怎么办?”

宁政轻喝一声,双眸放出精光,看向崔有道,袖手笑道:

“这位崔大人果然博学多才,才思敏捷。”

他说话间眼神根本不看赵恒,随即他的话锋一转:

“可惜,崔大人这联虽妙,但依旧差了一筹。”

“怎么可能?”

赵恒闻言,顿时不服道。

宁政微微一笑:

“此联虽然堪称无比绝妙的下联,无论在格律、意境、机关之上完全契合。更难能可贵的是,清一色的左五行偏旁,无一与上联雷同且顺序一致。平仄工整,意境深远。”

“如果说烟锁池塘柳是一幅美丽的晨暮画卷,而桃燃锦江堤更体现出春日生机盎然之景象,一为轻柔婉约,一为热烈奔放,两幅画形成鲜明对比。”

“特别是一燃字,其用笔之工完全不逊于锁字,堪称绝笔也。”

“但,终究还是太可惜了。”

“此联之中,锦江堤非通用名词,锦江与池塘相比非通用也,故:锦江堤与池塘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再者从平仄来看,上联是平仄平平仄,为了不犯孤平,下联就必须对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平或平平平仄平,其中又以平平仄仄平最工。”

“此句最可惜的是锦江的江是平声,未能以仄对上联塘的平。赵宋作为文学大国,此对如何都不能令本王心服。”

“你.....”

赵恒顿时气得跳起脚来,正准备说话。

八贤王赵德昭已经率先开口喝止了他,只听八贤王说道:

“本局我赵宋认输便是。下一局我们来比一比诗词。”

“既然八贤王如此说,就由八贤王来出题吧!”

宁帝的脸色顿时大好,大袖一挥对着赵德昭说道。

“既然宁帝陛下有令,本王就僭越了。以明月为题,一炷香之内,现场作诗一首。”

赵恒冷冷一笑:

“本皇子天资聪颖,何须一炷香时间,半炷香即可!”

他心中想要压住宁政,早已经将自己的那首咏月诗背得滚瓜烂熟,就是半柱香的时间也是太多,为了不被怀疑是抄袭的,他才说需要半柱香时间。

宁帝闻言亦是有些惊讶。

如果真是半柱香,那也算得上是才思敏捷了。

大宁群臣却心知肚明,这

显然是赵宋提早做好了准备,将这诗早早做好了,就等着来打压宁政的。

宁政却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是袖手旁观,看着赵恒上蹿下跳。

“既然你已经作出诗来,那就请吧!”

赵恒冷冷一笑,走到宁政的面前,摇头晃脑缓缓吟道:

“明月皎洁挂高空,波光粼粼照江中,梦中何处觅知音,惆怅凉风吹夜空。”

这是一首标准的咏月诗,称得上是押韵工整,虽说不是太过出彩,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也实属难得了。

赵德昭与崔有道脸上露出了笑意。

“呵呵.....”

宁政却嗤笑一声:

“就这?”

他的笑声虽不大,但在场之人却都听到了。

“这也算诗?赵宋看来确实名不副实!”

看着狂态毕露的宁政,赵恒的眼神顿时眯了起来。

赵德昭沉声说道:

“宁王想来有更好的诗词,不如作出来大家一起鉴赏一下。”

宁政也不推辞,负手而立,淡淡吟出声来:

“乾坤容我醉,风月放人闲。倚天长啸,斗间紫气剑光寒。”

“谁管功名两字,自要烟波万顷,去把钓鱼竿。回首尘埃事,一笑请君看。”

“十年前,钻蠹简,戴儒冠。致君事业,平生抚掌道非难。”

“为问羊裘高兴,比似銮坡簪笔,终古笑辛酸。拂袖理松菊,浩气压云端。”

赵德昭与崔有道齐齐看向宁政,他们的目光之中带着一丝怀疑。

宁政所吟这首词,比赵恒的诗作不知道好了几百倍。

但这真的是宁政自己所做的吗?

这当然不是宁政自己所作,这首词乃是来自他所在的时空,明代大儒陈霆的所写的水调歌头。

这首词虽不足以流芳千世,但亦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两人之间高下立分。

赵恒面色更是铁青,他原本已经找人背书,偷偷背诵下来,没有想到还是输了,输了个彻彻底底。

赵德昭见状,顿时岔开话题:

“宁帝陛下,诗词对联本是小道,娱乐切磋而已。本王奉赵帝之命,前来大宁,乃是为了湘河公主与三皇子的婚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