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这次来,打算商量一下,这部剧该怎么投资。</p>
缺钱?</p>
不存在的。</p>
宁海的电影很少缺钱,他自己就有钱,合作伙伴一大堆。</p>
说是要林冬投他下一部戏,实际上,林冬想全拿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同意,顶多说分给他一些。</p>
“算出来成本了吗?”徐朗问。</p>
“制作成本预估3500万,宣发预估3000万,总成本6500~7000万,我答应了别人,大概会拿走三千万左右的份额,还有四千万咱们分一分。”宁海说道。</p>
他也有本事自己包圆。</p>
但是电影就是电影,如果真的零风险它就不叫电影了。</p>
《党同伐异》的失败,让导演格里菲斯终负债。</p>
影史上最赔钱的电影《埃及艳后》,曾让福克斯濒临破产。</p>
9200万投资1000万票房的《割喉岛》,让卡洛克影业关门大吉——美金。</p>
1.37亿投资3210万票房的《最终幻想》,得东家卖分公司填账。</p>
就算是几十亿资产的大公司,也有因为一部电影就倒闭的,在投资之前,他们也不知道电影是赔是赚。</p>
傻子都知道要投资会赚钱的电影。</p>
如果以上举例都说是国外的公司,而且历史久远。</p>
那么要说在今天国内影史上,哪部电影最有话题,周龙星的两部《大话西游》无疑有恒久的话题。</p>
原本《大话西游》仅有一部,但在拍摄过程中,随着想法越来越多,电影的长度也越来越长,最终分成了上下两部。</p>
六千万港币成本,只收到了五千万票房,赔了至少四千万。</p>
对于当时刚刚成立电影公司的周龙星来说,《大话西游》直接让他的公司破产。</p>
难倒有人会说周龙星不是票房保障?</p>
所以,再稳妥的项目,大家都不会把鸡蛋全都放进一个篮子里——林冬例外,他总是想着一把能够赔的干干净净。</p>
四千万的蛋糕,说多不多,说少不少。</p>
“我自己拿一千万,给林冬你的克莱斯特文化传媒一千万,剩下的咱们用新公司投,怎么样?”宁海心里已经打好了草稿。</p>
如果没有新公司成立的话,可能还更复杂一些,现在就没那么复杂了。</p>
“等一等,要不我的克莱斯特文化传媒就不投了,全都用新公司吧,这样大家都可以多赚点,亏也亏不了多少。”</p>
林冬学聪明了。</p>
宁海这电影,别的不说,单就徐朗和周勃这阵容,外加宁海组成铁三角,它能赔钱?</p>
克莱斯特文化传媒投一千万,说不定就能赚回来五千万。</p>
可是这五千万是系统的钱,林冬还要想方设法的亏掉才行,不如让欢趣影业来投。</p>
林冬占比少,可不管赚多少都是他个人能够支配的钱。</p>
我要买豪宅!</p>
我要买豪车!</p>
我要……</p>
“冬子,你……我们老是这样占你的便宜,不太好吧。”</p>
徐朗当然同意林冬的提议,就是有点过意不去。</p>
《泰不容易》续集林冬不跟了,少赚一个亿,《敢问路在何方》人家宁海给他一千万的份额,他也不要了,又得少赚一大笔钱。</p>
“唉,都是哥们,说这种话做什么。”林冬假装很豪气的样子。</p>
心里想的却是。</p>
徐朗,你可别坑我了!</p>
自从被你插了一刀,我大半年都没恢复元气。</p>
说起插刀,这词不能随便用了。</p>
因为去年娱乐圈真的出了一个插刀派,闹的是沸沸扬扬,就连克莱斯特文化传媒都摊上了一点事。</p>
原因很简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