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德林夫妇如今算是真正地找到了生活的又一出路,要真正地为他们所向往的新生活去拼搏一番了。
施德林夫妇是农村那种典型的农民,朴实、善良、勤劳,能干,如今能在学校开个伙房,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好的事。
自从德林的伙房开张后,学生们真是得到了很大的方便,以前学校将近一千多人只有两个伙房,现在德林的伙房开张了,学生们再也不为吃不上饭而发愁了。
德林很勤快,每天都起来的很早,先锻炼锻炼身体,然后就开始忙活,通常他比老婆起来的要早,农村人的品性早已延续成了一种习惯。
爱兰也是农村那种标本式的妇女,不仅贤惠,而且手巧,家务活做得挺有一手!所以就在夫妇俩的经营下,伙房的生意出奇地好!
德林夫妇做的饭干净卫生,味道又好,而且给的量也多,服务态度又好,深得学生们的青睐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赵洪根也会在闲着的时候帮德林卖饭,看着老伙计每天忙碌的样子,赵洪根感到很心疼,但也感到欣慰。
因为如今的德林,脸上洋溢的是幸福的笑容,只要心里是快乐的,即使忙点,苦点,都所谓,内心感到充实,生活上简单随和,一切的忧愁与黑暗都可以忽落不计。
德林的伙房算是开下去了,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宽裕了自己,感觉最高兴的那就数敬雯和敬滨姐弟俩了。
以前为了吃顿饭,姐弟俩不知作了多少难,不知受了多少罪,每天都是与人在那里挤啊扛啊,伙房少,饭菜少,学生有时都吃不饱,有时为了买一个小小的馍,都要挤很长时间,能够吃上一顿热饭,更成了根本不可能的奢侈。
这下可好了,自己家的伙房都开到学校里了,不仅仅是为学生减轻了就餐压力,而且最重要的时姐弟俩能够吃上热饭了,再也不为吃饭的事发愁了,也能够把更多的心用到学习上了。
并且姐弟俩还能在空闲的时候帮父母卖饭和做饭,帮父母打打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但减轻了父母的压力,而且还能取得更多的收入,一家人住在了一起,一起生活、学习、工作,这样团结的家庭怎么能不向前进步呢?
其实,世间的道理也就是如此,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只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再加上团结的精神,那么发展的车轮就会滚滚地向前驶去……
又是一个瑞雪兆丰年的时候,又将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时间的脚步很快,人们已经不知不觉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春,眼看要近年关,那股新年的浓浓暖流也在冲斥着人间。
施德林一家的今年,是一个幸福之年,也是一个幸运之年。
今年德林夫妇收获不小啊!从春天里开伙房到如今的这将近七八个月里,他们不但用自己的能力还上了几千元的外债、而且还结余了1000多元,这在农村是相当了不起的!
那个时代,像是施德林夫妇这样的年龄好像已到了该养老的时候了,人已经不中用了,年龄就已经大了,与时代跟不上了,只能做一些不关紧要的事。
在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这一类人往往会在一个家庭中受到鄙视,也就是他们的儿女,即使是他们的儿女,在心里也会有这种狭隘的心理,这是一种农村的常态,在这样一个有些特殊的时代,农村的缩影大抵如此。
施德林是感到幸福的,因为他用行动在改变着这种传统,打破了中年人存在的尴尬,抒写了农村另类人的新篇章!
该过年了,论是多少曾经的坎坷与奈,多少的磨难与心酸,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都应该忘掉。今年的施德林家应该是一个肥年。
这不,全家人都添置了些新衣服,肉,菜什么的也比以前丰盛了许多,施德林还特意买了一台十七寸的黑白电视呢!这下,这个年过得算是有声有色了!
当然,施德林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决定,那就是他要在大年初二这一天去到他的老伙计赵洪根家去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