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身为与帝国高度融合的缇格贝尔人,当然能更加理性的分析威廉的目的。
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个伟大的总统是在通过一切手段丰富军队力量,就连废除奴隶制度,都很可能是为了赢得半兽人国度安库胡琳的支持,免于在面对帝国时腹背受敌。
查理还在学校学习过历史课,对于当年的遇刺事件,库塞凡帝国的记载是某个贵族不想威廉掀起战争,于是用振动箭做掩盖,派遣杀手制造了那起事件,这个说法维妮也是学过的。
“我既不是狂信徒,也不是听信一面之言的傻姑娘。”
维妮并没有因为查理说出的可能性生气,她只是觉得有些可悲,国家应该是千千万万的民心所向,而实际上,国家只是某些个大人物手中的棋盘。
他们用人民的性命博弈,赢了就能成为让人称颂的君主,而不幸输掉博弈的人,只需要重开一盘就好。
至于在交锋中牺牲了多少人民,根本就不重要。
如果威廉真的活到现在,也许埃德雷伯早已不复存在,又或许它会战胜库塞凡帝国成为整个大陆的霸主。
但这势必要以人民的牺牲作为代价,大多数人都应该会支持威廉,就像现在也有人在主张开战一样,但死去的人们呢?
“我们要团结一心,只有这样才能在纷乱的局势中立足,我们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够施展才华!为此,我威廉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电视新闻中播放的是威廉的另一场演讲,他充分学习了缇格贝尔最初建立时的优势,将语言化作武器,用来敲打每一个人的心灵。
然而今天的维妮忽然关注到威廉演说中的重点,威廉在咬字的时候在意的并不是末尾的平等和自由,而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过程。
“不惜一切代价吗…”
此时维妮还不知道不惜一切代价意味着什么,她只是觉得威廉这么做有些激进。
然而维妮也是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现在的社会人们已经拥有独立自主的认识,可是放在二十年前,只要能活下去,人们便会用生命效忠自己的领袖。
如果威廉不是那么激进,埃德雷伯根本就没办法成立,对于那个时代的领袖来说,激进是必要的个人素质。
“可是一个把激进奉为主旨的国家,必将会在纷争中消亡,埃德雷伯每年都播放威廉当年的演说,可不是一个好习惯。”
查理以旁观者的角度说出来的话很有些讽刺意味,维妮也知道威廉当初的发言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环境,可是维妮不认为缅怀过去是一件坏事。
只有记住曾经的不容易,人们才会知道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
可是维妮绝对想不到,威廉的激进行为一直深深影响着埃德雷伯,甚至深深影响到了维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