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玉儿这么说了,天启皇帝也没有说么。于是,加封孙承宗为明候,太子太师,进极殿大学士,赐蟒袍玉带。又封袁崇焕为宁锦候,太子少,赐飞鱼服。其他将领如尤禄、王钦、秦良玉等人都各有升赏。
不过有小事让我的心房一激灵,那就是孙承宗向天启皇帝举了一个人,他就是靠剿杀寇起家,后在宁锦大战中,皇太极俘虏后,又转投满的洪承畴。这个洪承畴在历史上,对后来满入关后,定鼎天下立有大功,死后又满统,编入贰臣里,也是罪有应得了。
此时的洪承畴,刚刚率领他自己招募的洪兵,刚刚在剿除寇的战场上闯点堂,这孙承宗之所以推荐他,也是因为,洪承畴带领的部队屡战屡胜的缘故。
孙承宗在奏章里,向天启皇帝推荐洪承畴担陕巡抚。看着这道奏章,天启皇帝犹豫了久,到底是准不准呢?若是不准孙承宗所请,那就要另委他人,可眼下又到哪里去找一个,既兵略,又善政务的人呢?
说,洪承畴其麾下洪兵,的是立了战功,既然有功,不赏也不合适。若是有功不赏,倘若因此致使洪承畴,以属下士兵和朝廷离心离德就不好了。退一说,现在明军在实力上,已经对奴的八旗军成了压制,恐怕他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辽东督军了。既然去不了辽东,又何以能投敌呢?了这个关节,天启皇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后,天启皇帝还是说服了自己,历史在他穿的那一刻,已经不是原来的历史了。既然历史已经出现了偏差,就肯定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发,不然,现在已经崇祯三年了,袁崇焕也早早杀掉了。既然历史已经变,那么,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应该会发生变的。
既然,历史已经不是后的历史,相洪承畴的命运也已经发生变了。说,洪承畴降也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愿,主要还是当时的现实况所迫。至于,说到洪承畴的个人华也是有的,这样看来,对其如能驾驭得当用其所长,来还是能成为我大明股肱之臣的,之后,天启皇帝终于孙承宗的奏章上,写了一个准字。
合上奏章,端起玉儿刚刚沏好的茶,轻轻喝了一口。玉儿见天启皇帝面带微笑,看来似乎心不错,于是问道:“孙大人的奏章里是不是又有好消息了?”
天启皇帝伸了个懒腰道:“是呀!是个不大不小的消息。”说着,天启皇帝又喝了口茶,然后继续说道:“说来,我大明朝近,也是喜事连连了。的大股寇,已经本是剿灭了。”。
“辽东方面,经过几大战,皇太极肯定会老实一时间,江行政区也立起来了,新政革也在一点一点地推进中,等来年玉米、土豆、番薯、大规模种植获后,粮食问一决,寇问就能彻底得到平息。”
“那大明这家濒临倒闭的团司,也就可以暂时的以喘了息,朕到时候也能长长出口气了,这时间的所有努力,也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