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桃拉过夏迎春的手,神色镇定,“迎春,你先别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
闺蜜有难,她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能帮一把是一把。
夏迎春看了看夏之桃,又低头,要不是实在困难,她也不会找夏之桃借钱,她也是没有别的出路了。
“迎春,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我,你还信不过吗?”夏之桃劝慰道。
夏迎春在好友的鼓励下,慢慢说出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
事情还要从夏迎春的家庭说起。
夏迎春也算是和夏之桃同病相怜,两人父母都是重男轻女的主。
话说回来,以前这个年代的农村人,不重男轻女才稀奇。
毕竟,男的是家庭的壮劳力,是家庭的顶梁柱,而女的只不过是个娶回家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
只不过,夏迎春家又和夏之桃家有所不同,他们并没有和夏洪涛他们一样,生下女儿后就恨不得把女儿扔了。
当时,夏迎春的母亲还笑呵呵地表示,“女儿好啊,头胎生的是女儿,以后家务活就有人干了,长姐大多都懂事,还会挑担子,我以后再生几个,也有人照顾。”
也正中了夏母这句话,夏迎春的弟弟生下来,就是夏迎春从小带到大。
比亲生母亲还要尽心尽力。
小小年纪就把弟弟背在肩上,上哪都带着。
夜里弟弟哭了,也是夏迎春去哄,弄得只要弟弟一张口,夏银春就知道弟弟是什么意思。
夏家父母时常教育夏迎春,“弟弟是全家的命根子,你可要好好照顾他。”
他们甚至还给夏迎春画大饼,“你养弟弟小,将来弟弟养你老。将来你嫁人了,在婆家被欺负,你只要吱一声,娘家就能去给你做主!而弟弟呢就是你最坚实的靠山。”
这弟弟从小被夏迎春带大,夏迎春对弟弟的感情自然是非常深厚的。
再加上父母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洗脑。
夏迎春显然把弟弟看得比自己还重。
平时一有好东西都先给弟弟玩,好不容易有一块两块零花钱,也去拿去给弟弟用。
夏迎春考上大学,她父母就扬言,不会给她一分钱,就是读书钱也要自己想办法,因为他们家的钱是要留给弟弟盖房子,娶媳妇的。
这事夏之桃都看不下去了,夏迎春这对父母也不比夏洪涛和朱凤萍好多少。
她当时还劝过夏迎春,以后挣到钱先存着应急,别对弟弟掏心掏肺的好。
可夏迎春非但不听,还觉得夏之桃这是嫉妒她家庭美满,有父母疼爱,还有个懂事的弟弟。
从夏迎春有挣钱能力起,她的工资卡就上交给父母保管了,她自己倒也毫怨言。
觉得自己有孝心,而且父母说了,只是怕她乱花钱,存在他们那,给夏迎春攒嫁妆。
后来,这钱自然是没有见着。
全拿去给夏迎春家翻新小屋了。
一直到夏迎春毕业结婚,听说嫁的老公父母是双职工,有车有房,夏之桃觉得夏迎春总算跳出火坑了。
可谁知夏迎春却自己又跳回那个火坑。
夏迎春的彩礼是给了整整三十万,这在几年前,也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数目。
但他父母不满足,看见女婿眼睛不眨一下就拿出这么一大笔钱,自认为钓到一个金龟婿了,逢人就炫耀,自家女儿嫁得好。
他们不仅没把夏迎春的工资卡返还,夏迎春出嫁时,愣是没有一点彩礼,连三床被子也没有。
这婆家见此,苦不堪言,可耐不住儿子喜欢,非要娶回家啊。
贪心不足蛇吞象,夏父夏母在婚礼上又整出了幺蛾子。
他们不仅要了一人六千六的红包做改口费,夏迎春的弟弟甚至还看上了姐夫的车。
让姐夫把车送给他,才能把他姐给娶回家。
夏迎春的老公自然不愿意。
二话没说就拒绝,这车虽然是一汽大众,但也值二十多万,还是新车,他怎么可能把车送人。
可夏迎春的弟弟早就被宠得法天,就是咬死不松口,怎么也不让他姐夫见新娘。
闹到最后,两方人马还打起来了。
还是夏迎春拎着婚纱出场,知道这事自己弟弟不占理,说了她弟好一顿,这婚礼才顺利进行下去。
经过这件事,夏迎春在婆家自然抬不起头,婆婆也老是莫名其妙针对她。
这时,夏母就在她耳边撺掇,“自古以来,婆媳矛盾就是不可避免的,你啊,要想对抗你婆婆,就得和娘家一条心,娘家才是你坚实的后盾!”
在夏母不停地撺掇下,夏迎春的心自然是偏向自己家的。
三番五次拿钱贴补娘家,她老公一带回家什么茶叶啊、白酒啊,全往娘家送。
就这事,夫妻俩吵过好几回。
所幸,夏迎春是个有本事的,考上公务员,在银行上班。
他老公也不舍得和她离婚。
后来,夏迎春怀孕了,时不时就来看望她的夏母立马称病,表示自己伺候不了夏迎春的月子,更带不了孩子。
更何况,哪有外婆去带孩子的道理,要带也是夏迎春婆婆带。
自己的孙子自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