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沐秋的效率比叶凡预想的还要快。
两天后,《江城内参》上,刊登了一篇由她撰写的深度观察文章,标题很长,但极具分量——《关于我市基层突发性环境公害事件后,建立“生态-健康”一体化长效修复机制的思考与建议——以青川县青山镇为例》。
文章没有纠缠于污染事件本身,而是高屋建瓴地,将叶凡那份“项目申报书”的核心理念,用一种更具政策性、更具高度的语言,进行了精炼的阐述。
文中巧妙地引用了叶凡提供的“试点项目”概念,并将其上升到了“为江城市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的高度。
这篇内参,精准地投送到了江城市所有市级领导,以及各区县、各部委办局一把手的案头。
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官场中人而言,丑闻是烫手山芋,避之唯恐不及。
但“试点”、“范本”、“新路径”这些词,却是人人渴望的政治资本和晋升台阶。
叶凡这一手,玩得极其漂亮。
他成功地将所有人的目光从“青山镇出了多大的乱子”,转移到了“青山镇这个试点能搞出多大的名堂”上来。
青川县委书记张海涛在看到这篇内参时,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他捏着那张薄薄的纸,感觉比一块砖头还沉。
这个叶凡,到底是个什么怪物?
他以为叶凡当上副镇长后,会陷入到乡镇具体而繁杂的琐事中,慢慢被磨平棱角。
谁能想到,他反手就又放了一颗“卫星”,而且这次是直接把信号发射到了市委领导的面前。
张海涛很清楚,现在这已经不是他想不想支持叶凡的问题了。
市里已经知道了这个“试点”构想,并且大概率会有人对此感兴趣。
他如果压着不办,那就是政治不敏感,甚至会被认为是故意阻挠。
可要是办,那功劳簿上,必然要有叶凡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有一种被叶凡架在火上烤的感觉。
更难受的,是远在市里的柳传明。
他看到这篇内参时,差点把手里的紫砂杯给捏碎。
他动用关系,想把叶凡死死按在乡镇的泥潭里。
结果叶凡不仅没陷进去,反而把泥潭当成了自己的发射台一次又一次地搞出大动静,吸引着更高层级的注意。
这小子,不仅是个会开刀的疯子,还是个深谙政治传播学的妖孽!
柳传明意识到,常规的打压,对叶凡已经没用了。
你越是打压他,越是给他制造困难,他越是能把这些困难,转化成自己表演的舞台和上位的资本。
对付这种人,不能再用“势”去压,得用“术”去破。
柳传明在办公室里踱步良久,一个阴狠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叶凡的根基是什么?
是他的专业,是他“神医”的名声。
那好,我就从你的根基上,给你来一记釜底抽薪。
……
一周后,青山镇卫生院。
院长李德海正哼着小曲,指挥着两个护士整理新到的体检设备。
叶凡那个“试点项目”,虽然市里还没正式批复,但县卫生局已经感受到了压力,破天荒地拨下来一批基础的医疗设备,一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心电图机。
虽然都是些淘汰的旧货,但对青山镇卫生院来说,已经算是鸟枪换炮了。
“老李,干劲很足嘛。”叶凡正好过来,笑着打趣。
“那可不!”李德海满面红光,“叶镇长,跟着您干,有盼头!我感觉咱们卫生院,马上就要奔小康了!”
两人正说着话,三辆挂着江城市卫生局牌照的白色面包车,悄无声息地开进了卫生院的院子。
车门打开,呼啦啦下来十几个人。
这些人统一穿着白大褂,但脸上却不是医生的温和,而是一种冰冷的、挑剔的审视。
为首的,正是上次在镇政府灰溜溜离去,结果屁事没有的刘副局长。
刘副局长这次的气势,比上次更足。
他手里拿着一份红头文件,看到叶凡,皮笑肉不笑地扬了扬。
“叶镇长,别来无恙啊。”他那双小眼睛里,闪烁着复仇的快意,“接到群众实名举报,反映你们青山镇卫生院,在之前的诊疗活动中,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操作,甚至有非法行医、伪造病历的嫌疑。市局领导高度重视,特成立‘专项医疗纪律督查组’,由我带队,对你们卫生院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的、拉网式的清查!”
他把“彻底”、“全面”、“拉网式”几个字,咬得特别重。
李德海的脸,瞬间就白了。
叶凡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柳传明的反击,终于来了。
而且是直插心脏,狠辣无比。
他知道,这群人不是来检查工作的,他们是拿着放大镜来找茬的,是来制造罪名的。
“刘局长,我们欢迎市局的督导检查。”叶凡迎了上去,神色不变,“不过,据我所知,这种专项督查,应该由市、县两级卫生部门联合发文,并提前通知。我们似乎没有收到县卫生局的任何通知。”
“情况紧急,特事特办嘛。”刘副局长得意地晃了晃手里的文件,“这是市局直接下发的督查令。叶镇长,你现在虽然是副镇长,但你的编制可还在市三院,归我们卫生系统管。我们查自己的系统,合情合理。你,最好还是配合一点。”
这话,是赤裸裸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