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晏道:“皇上,王氏一族封候拜将十数人,权力之大,只怕不比当年的霍光小吧!大司马上报此事,看似是为皇室找回流落凡间之皇家血裔,保不齐他王氏也有其他私心呢。”</p>
刘欣道:“你们是否多心了,大司马王莽精明能干,乃国之栋梁,他此举,也是不想让先皇血脉流落凡间罢了,至于有没有什么私心,也没有任何的迹象呀!”</p>
傅晏道:“俗话说过,小心驶得万年船,皇上,我等不得不防呀!”</p>
刘欣道:“可,大司马既与朕提及此事了,日后也定会告知太皇太后,朕想瞒,那一定是瞒不住的,迟早皆要面对呀!”</p>
丁明说道:“皇上,既然避无可避,也只能承认了,这个皇叔呀,久居江湖,在朝中更无人脉,臣以为,只要稍加防范、加以限制,他定掀不起什么风浪的。”</p>
刘欣道:“那要如何防范,如何限制?”</p>
丁明道:“皇上,早朝是左将军兼太子太傅师丹师大人不是给皇上上了一道限田限奴的奏折吗?皇上若是准此奏章,便可按此分拨给那个皇叔一些田地和奴仆,只要不伤朝廷体面,太皇太后定无话可说的,至于王氏一族,乃朝中权臣,亦是民间大族,限田限奴亦可用于他们的身上,到时,其势力定能大大消减不少,何乐而不为呢?”</p>
好个聪明的丁明,说得刘欣心动了,他的提议看起来也真的极好,这正合刘欣的心意了。</p>
刘欣觉得丁明主意可用,便让他们先行回去,他想先去上报太皇太后,若她同意,明日早朝,便可宣布决定。</p>
此事乃皇家大事,刘欣将此事上报给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太皇太后一听,当年的小孩竟然还在世,她心中也有一阵的高兴,她乃大汉顶梁柱,为皇家开枝散叶,乃她的职责,凡间还有先皇元帝的骨血,她也觉得该认祖归宗了,于是亲下懿旨,宣赵常携所谓的皇子一同回宫,她要细查这个皇子的身份,若真是元帝骨血,自然同意其认祖归宗。</p>
次日,传旨宦官携着太皇太后懿旨来到了皇陵,他们走进赵常在的宫殿,展开太后懿旨道:“奉太皇太后懿旨,宣赵常在、刘温夫妇即刻进宫,不得有误!”</p>
赵常在不明就里,她激动,也紧张,怯怯地问那宦官道:“公公,太皇太后宣臣妾回宫,不知是?”</p>
那宦官倒也心直,说道:“据闻是要恢复皇子应有之身份,恭喜太妃娘娘了!”</p>
赵常在闻说,又是一阵的激动,她苦等数十年,终于如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