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时间内频繁地更换了三个丞相,舆论都认为这几个丞相都赶不上孔光。哀帝因此常常想念孔光。
王莽暗中行事,在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抓住时机令人举报揭发,把“反道惑众”的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等人贬官徙于敦煌郡。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傅太后去世,哀帝刘欣又令孔光入朝,授光禄大夫,不久再拜为丞相。孔光与大司空何武拟定限田、限奴婢方案,规定逾限者归官,以缓和激化的阶级矛盾。这个方案尽管给了官僚地主极大的优势,但还是遭到了把持朝政权贵的反对。首先是遭到丁、傅两家外戚的反对,哀帝刘欣对这一诏令也没有支持,后来他竟一次赏赐董贤两千顷土地,是限田最高额的近七十倍。于是,限田、限奴婢令成了一纸空文。
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8月),在位仅七年的哀帝刘欣因贪色纵情把身子掏空而死,年仅二十五岁(另有一说:死于服用春药过量),谥号为孝哀皇帝。
哀帝刘欣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哀帝刘欣驾崩后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
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说:“大司马董贤年少,不合众心,应交还印绶,撤销其官职。”董贤当日自杀。
太皇太后王政君于是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纷纷举荐王莽。
太皇太后王政君诏命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掌丞相事,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
王莽跟太皇太后王政君商议,于当年七月派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立九岁的中山王刘衎。
七月三十日,贬皇太后赵飞燕为孝成皇后,退居于北宫。哀帝刘欣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等人都被罢免官爵,迁徙到合浦。
中山王刘衎九月即位为帝,是为汉平帝,晋谒高祖庙,大赦天下。
刘衎,原名刘箕子,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刘衎的母亲卫姬,是汉宣帝妃子卫婕妤的哥哥卫尉卫子豪之女。
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百官聚于朝廷东厅以听取王莽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