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帝在政时间颇长,二十多年。谁知后面一个不如一个,六年时间里天子就换了两个,还连年天生异象,朝野上下都觉得大汉气运不大对头,似乎走向了衰竭。
平帝葬礼之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召集三公九卿众大臣到朝,商议平帝继嗣的人选问题。这个时候因马宫的辞职,大司徒的位置已经空缺了好几个月。经王莽提议,太皇太后王政君诏令前朝丞相平当的儿子、长乐宫少府平晏担任大司徒一职。
为平帝选立继嗣,自然要先从元帝的后人中选起。大司徒平晏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奏报了宗室后人的情况:“自元帝以后,成帝、哀帝、平帝三朝皇帝都没有皇子,元帝的血脉已经断了。元帝上面是宣帝,只有从宣帝遗下的曾孙中寻找宗室接班人。从朝廷宗室现有档案中查找,宣帝后人为王的还有五人,没有成为诸侯王被封侯的还有广戚侯刘显等四十八人。”
众位大臣仔细推敲着宣帝曾孙名单,见人数众多,大多数人的年纪偏大,有的也已经成人,这样的岁数按皇家法度是不可以成为平帝继嗣的。
王莽对太皇太后王政君说道:“太皇太后,平帝本来继承的是成帝后嗣,却不幸早殇了。现在平帝的同辈,看来年龄都偏大,不符合皇家法度,是不适合继承大统的,否则无法排列皇室的辈分。”
公卿大臣们听之有理,都附议安汉公言之有理,建议把目光放在宣帝的玄孙,即低于平帝辈分的宗室中挑选继嗣。
公卿大臣们选来选去,最后只有几个宗室后人符合条件,并被送往宫中。
王莽带着公卿大臣逐一考察了一番。这几位宗室后人都只有几岁,一位乳母手中抱着的两岁幼儿,可爱清澈的笑容成功引起了王莽的注意。经过问询,这名幼儿姓名刘婴,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
王莽请羲和官刘歆为每位宗室占卦看相,最后也对刘婴的结果感到最为满意。
王莽对众公卿大臣说道:“诸位公卿大臣,从卦象上来看,广戚侯儿子刘婴的八字和面相是最合适不过的,应该是皇帝的至尊之相,众位意下如何?”
众公卿大臣见经过挑选,卦相也是刘婴最好,自然一致赞同王莽的提议。
最终广戚侯之子刘婴被确立为平帝的继嗣,成为平帝的太子。
王莽效仿当年周公时的做法,奏请太皇太后王政君称刘婴为“孺子”,朝野内外都称其为孺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