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找一个合适的僚机,两面夹击。</p>
“你要打他,不如,不如先把妾身打死,免得妾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嘤嘤嘤!”</p>
冯夫人是袁术最喜欢的妻子,长期以来,便是冯夫人配合着袁耀一次次逃脱处罚,最终变成这般模样。</p>
一个是自己的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另一个是自己最喜欢的美人。</p>
袁术又哪里真的狠得下这个心?</p>
“你……你!慈母多败儿!算了,下不为例!”</p>
袁术教育儿子的计划还没开始,便已经彻底失败了。</p>
一切都在计划之内。</p>
“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p>
处罚,免了也就免了,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袁术却是必须弄清楚。</p>
这一次,袁术算是损失惨重——儿子被抓了这么久,原本自己派去救人的黑山军首领张燕直接死在了路上。</p>
袁术是个睚眦必报的性子,哪里能咽的下这口气?</p>
“父亲,当时情况是这样的……”</p>
在消息传播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其戏剧效果,传播者往往会对其进行“艺术加工”。</p>
俗称吹水。</p>
“……说时迟,那时快,那孙策与那贼人战在一处,却是不分胜负,一时间,飞沙走石,风云变幻,就只听轰的一身,两人各自退了数步,结果那贼人不敌,竟是用长刀抵了孩儿的脖子,当时孩儿临危不惧……”</p>
袁耀显然有一颗艺术创作者的心灵,只见他将自己一路上所听所见所闻便如说书一般添油加醋地加工了一番,整个个故事高潮迭起,跌宕起伏。</p>
“所以,孙策用玉玺将你换回来的?”</p>
“孩儿亲眼所见。”</p>
众所周知,语文里有一种说法叫通感,亲耳听到=亲眼看到。</p>
没毛病。</p>
“此番孙将军救了孩儿性命,又不惜为孩儿舍了重宝,您可千万要重赏于他!”</p>
“是鸭是鸭,耀儿说得对,夫君您可一定要重赏于他。”</p>
总感觉哪里有什么不对劲。</p>
绑匪是黄巾残党?绑架袁耀为了救出自己的同党?</p>
可对于黄巾贼来说,他们要玉玺有什么用呢?</p>
“你们先退下,待我好好思量一番。”</p>
袁术挥了挥手,示意冯夫人和袁耀退出房间,却是扭过头,看向身后的一个黑衣文士。</p>
“德弘,你怎么看。”</p>
黑衣文士名曰杨弘,乃是袁术麾下首席幕僚。</p>
“大人,依我之见,玉玺只怕并没有落入黄巾贼众之手。”</p>
“你的意思是,孙策……”</p>
“不,既然是大公子亲眼所见,孙策应是没什么问题,不过之前褚燕前去追敌时,曾留一封密信,言那绑架者,乃是司空王守义而非什么黄巾贼众。”</p>
只见杨弘打开地图,却是将手放在了地图最北。</p>
“玉玺,只怕是落到了幽州刘虞手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