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浑水摸鱼三(2 / 2)

“大人你是说因为穷苦的人努力了,所以人们学会了不正直?”

“事实就是如此,这是很可怕的真相。我已经生存了一百年月有余了。自从退隐之后,就一直思考所有有关人的问题,特别是治安问题,因此我选择了当治安官。”

‘留’继续说道:“如果说人类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的祖宗,比如说帝国的神族后裔说法,那么所有穷苦的人和贵族权贵都是血缘亲人。而穷苦的人使有钱的人和贵族生活得更好,换来他们上进的机会。即使不那么公平,也是一种正义,因为这些有钱人和贵族都是祖先挑选的继承者,祖先更希望他们过得好。”

“那如果这些有钱人和贵族是通过抢劫祖先挑选的继承者之后才成就的,然后现在这些穷苦人都是以前的继承者被击败的话又怎么说呢?”

“我不是说了,穷苦的人和有钱人以及贵族都是血缘亲人吗?他们也有资格成就的啊!被击败成为穷人,证明了他们获得了眷顾都不会珍惜利用,让给别人不是很正确吗?”

“为什么那位伟人,不希望更多的穷苦人改变命运呢?改变命运不是合理的吗?”

“这些人改变了命运,会导致另外一些人改变命运,最终整个王国的命运依然。该有穷人还是有穷人,该有贵族还是有贵族,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只是会使身份替换,王国不会变得更强,而且会损失很多的东西。”

“那月教所为是?”

“没错,我说的就是月教,如果穷苦的人通过正常的折磨困境之后,依然能击败有钱人和贵族,那么说明这些有钱人和贵族已经不配这些。月教是有心人,通过利益帮助穷苦的人,使其脱离正常的仇恨和斗争,学会了他们本不应该得到的技巧,这样的话,王国不可能有公平的机会与这些穷苦的人对抗。”

“大人,难道你是倾向于王国的利益?”

“不,我并不喜欢王国的利益,但显然的,王国的发展之下,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这些奇迹,不是穷人聚集在一起就能创造的。因为穷人更在乎的是生存。贵族不需要考虑生存,他们利用穷人的力量创造了许多他们想象中的事物,这些事物并不全是坏事。而这个社会除了穷人受了苦,并没损失什么。”

“难道穷人天生就只能受苦了吗?我也是穷人啊。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事实就是如此,穷人受苦才是社会的正常现象,但这个受苦程度需要合理,才是最关键的。”

“什么程度?”

“足以使他们充满希望奋斗,又不能轻易获得,这是合理的关键。如果受到的苦不能使人成长,就会变成叛逆,既然贵族有钱人获取了那么多的权利,不能给予穷人合理的苦难,那么被叛逆替代也是应该的。”

“那月教?”

“我认为月教出现在世界各地穷人身边,并不是纯粹为了拯救穷人的。要知道,权贵并不在乎穷人是否受了苦,他们只希望穷人受的苦不会叛逆。那么月教也就只可能是穷苦的人自己诞生的了,然而穷苦的人本身并没有足够的智慧如此组织穷人对抗权贵。”

“为什么不认为是整个世界已经忍受不了权贵的不合理苦难而诞生的月教呢?就算月教是叛逆,也只是穷苦的人自己的叛逆吧。”

“的确如此,月教应该就是穷苦的人自己诞生的叛逆者。只是宗教不应该参与政治斗争,因为这样的话,宗教就必然是欺骗性质的了,它们会比统治者更可怕,统治者只是统治了穷人的行为,而宗教还会奴役穷人的心。”

“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政治本身就是欺骗性质的,穷苦的人根本接受不了真相,权贵自然只能制造谎言去欺骗他们。但权贵的谎言只是表面的谎言,稍微有点意志力就能分辨出来。当宗教学会了谎言之后,穷人就会自发去围攻那些有觉悟的兄弟亲人。最终穷人身边不可能诞生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权贵或者说是王。”

说到这些,‘留’似乎对月教十分不满,气息都不稳定了。

“月教最后获得胜利的话,所有穷人都不会再有机会诞生出伟岸者。因为任何的争斗都不会使贵族有钱人穷人这些概念消失。并且永远都会存在。届时所有人都会一样的心思,就是争权夺利,互相欺瞒。而那些有觉悟的,正义的权贵或者穷人,将会永远被围攻。”

“为什么大人你会认为月教不会选择有觉悟的人当领导者呢?”

“他们现在无私的付出越多,将来收益的就会越多,而现在的付出已经超过伟岸者愿意付出的程度了。”

“他们已经比伟岸者更伟岸,自然最终会收获所有人的灵魂和行为。世界上不会有人能挑战他们的权威。即使第一任的领导者死去,继任的人依然会维护这种束缚,因为他们已经堪比神族的人了。”

“更伟岸者,不是更容易击败人类的敌人吗?”

“击败敌人是必然的事情,即使不会诞生更伟岸者。”

“不一定。帝国有神族统治的时候,也没有击败魔域。”

“那么更伟岸者就能击败神族当时的敌人了吗?”

“他们也就只能击败变弱以后的魔域。”

“而在这之后,没有敌人的更伟岸者,将会失去目标,从而折磨自己,来产生意志。”

“正常情况下,正常的仇恨,将会使穷苦的人和权贵都有正常的意志诞生。而当这三类人的意志统一了之后,就会诞生更可怕的力量,击破所有的敌人。同时束缚包括自身的灵魂。没有敌人的三位一体,将会失去意志力,成为野兽。月教加速了穷人对权贵的仇恨,就会诞生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