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场比赛的一大发现,也是吕居仁意料之中的尝试。
在与舒格兰的比赛中,将左脚球员路云开放到了右路,很好地发挥了他左脚内侧的威力;
赛后的训练中,他继续观察这种交叉使用的效果,满意的结果也开拓了他的一些用人思路;
这场与澳迪力的比赛最后阶段的换人,是他的交叉换位思路的集中体现,龙天的出色表现给了他不少有益的灵感。
对于龙天这名球员,他十分清楚他的特点,尤其是亚青赛时力挽狂澜的表现;
吕居仁之所以一直不肯重用他,是因为球队一直坚持的三后卫打法需要稳重的球员;
而龙天攻大于守,不安于巢的特点让他十分不放心;
龙天粗糙的意识与狭窄的视野,尤其是出球的盲目性,也让吕居仁很不满意;
对这名缺点与优点一样突出的球员的使用,就处于一种弃与用的边缘。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观察与思考,也检视了阵型的一些弊端,加之王朋的良策,改变势在必行;
他也在不断地对球队进行着改造,对龙天和路云开等替补球员的使用,就体现了他的决心与勇气。
下半场89′,正是来源于龙天在边路内切后的起球,孙辛吉头球扳平比分;
两队再次回到起跑线,此后双方再无建树,一场2:2的平局尽管对两队来说都有遗憾。
澳迪力队在最后关头失守,没能拿下比赛,大为郁闷;
而面对“弱旅”澳迪力队,华夏队要是整场比赛都有如上半场的发挥,迎来首胜也不在话下;
但各打五十大板的和气局面,也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最好结果。
华夏队一向不擅长踢逆风球,尤其是这种领先又落后的比赛更是必输无疑,历史上的“黑色三分钟”就是最好的注释;
华夏球迷一向有“崇欧情节”,欧洲无弱旅,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自家门口的商业赛,中赢了次桑普多利亚就举国高炒;
两个因素的叠加,使得这场对澳迪力的逆势扳平,被强加赋予了太多的意义。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首先简单采访了澳迪力队的主帅;
这名澳迪力老头倒也识趣,满口都是“华夏队实力强劲,我们能收获一场平局,真的是很幸运!”“华夏队踢出了自己的风格,踢得很有想法,他们会成为今年世青赛上的一匹黑马”的奉承腔调。
话题中心很快便转向了国青队这边,五花八门的提问大有将国青队教练组淹没的趋势:
“国青队上半场顺风顺水很快便取得了领先,下半场也很快被对手扳平跟反超,请问导致这两种快的原因何在?”
“龙天等边路球员在亚青赛中就表现出色,为何这两场总是在落后的局面下才派出场呢?”
“从实际效果中非常明显地看出来,国青队打四后卫,发挥边路的优势,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为什么要选择并不擅长的三后卫跟中场控制呢?”
“据说吕指导你一直与国家队的朱指导有矛盾,坚定地选择三后卫,是不是你有意区别于朱光户教练的四后卫?”
“国家队的传统阵型一直是4-4-2,为什么不坚持下去?”
吕居仁待他们安静后,冷冷答了一句:“哪来那么多为什么,球队适合什么样的阵型,由我们教练决定,与你们何关?!”
这种傲慢的答复方式,自然无法令在场的记者满意,引来一众记者不满的嚷嚷。
王朋看了吕居仁一眼,接过话筒补充起来:“大家静静,我来说两句。我们的吕教练一向是用行动来说话的,我来把他的意思向大家传达。我想提醒大家,2001年在阿艮廷世青赛上大放异彩的那支华夏队,所采用的阵型就是3-6-1;”
“所以说,这个阵型并不是主要的,关键得看是否适合球队人员的特点及球员的执行力度,还有教练的思路是否能够在比赛中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