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的故事被乡亲邻里津津乐道。可是,男人哪能多长情呢?后来,他移情别恋了,而对象,正是他手中的笔墨纸砚。
是从什么时候习惯了身边的她呢?他苦苦思索着,却没有得到结果。他陪着她种了一片桃林,因为她最爱桃花,最喜欢摘下一朵粉色的桃花别在耳后问自己美不美。她也陪着他种了一片松林,因为松树象征着坚强不屈,松枝象征着傲骨铮铮,她觉得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能显示出自己丈夫的品格。
头年的桃花开了,他们摘下桃花酿造桃花酒,酿了三坛,埋下两坛,就在松林和桃林的交界之处。
桃花褪去,结出如同杏一般的青涩果子,她迫不及待地摘下来尝了尝,很酸很涩,难以下咽,但是她却吃得香甜,因为只有在这时候她才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而不是一具有意识的尸体,因为她已经失去了味觉很久了,哪怕是自己丈夫精心准备的菜肴,也食之无味,但是她还是大口地吞咽着直乎好吃,只为了日渐邋遢的丈夫能开心地笑一笑。
她还笑着嫌弃自己的丈夫,说他邋遢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翩翩美少年了,看着丈夫手忙脚乱地烧水、洗漱,笨拙地解着自己越来越宽的腰带,她笑得很开心,从他手中拿过梳子替自己丈夫梳洗,用剃刀小心地刮着他满脸的胡子,用水瓢舀水替他搓洗着身子…
一切都完成后,她擦了擦汗,很满意自己的杰作。丈夫青衣博带,面若朗星,真是一个浊世佳公子,任谁看了也得赞一声“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他有些手足无措,他已经习惯了邋遢的自己。她笑得很开心,于是丈夫也跟着一起笑,只是,他没有看到她眼中的苦涩与不舍。
桃子长成了,他亲手摘下桃子装在礼盒中,推着四轮车,和坐在四轮车上的她一起将桃子送给街坊邻居。街坊邻居接过他们的礼物,回赠了一些枇杷,她很高兴,因为她很久没有吃到枇杷了,以至于在这段时间内爱上了桃子。他们笑着告辞,似乎谁也没有看见街坊邻居眼中的惋惜。
她站不起来很久了。
坐在四轮车上看着桃树落叶,最后变成一棵棵“光杆”,而一旁的松林仍然是郁郁葱葱,风吹过来仍然有松涛阵阵,她的眼神有些迷离,松树和桃树,似乎正是丈夫和自己最终的模样。
当松枝上挂满了白雪的时候,他正守着炉火,认真地熬药。友人来书信邀请自己参加士子间的诗会,他没有去,甚至没有回复好友哪怕一个字,他守着她,从白昼到黑夜,从黑夜到天明。她的下巴越来越尖,眼睛也显得越来越大,她似乎变得更美了,但是她清醒过来的时间越来越短。他守着她,不愿离去,他想和她再说说话,哪怕只是他说,她听。从雨雪初来到白雪皑皑,从白雪皑皑到冰雪消融,他看着正努力抽出嫩芽的桃树激动莫名,她还是撑到了这个春天。
可是,她终究没有等到今年的桃花开放的那一天。在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暖人的日子,他陪她走完了这一。在最后的时刻,她似乎看见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骑着竹马向自己走来,而自己偏着头问“你是谁”…
这一天,他挖出了第一坛桃花酒,坐在妻子的坟茔前喝了个酩酊大醉,他把自己的笔墨纸砚从灰尘中找了出来,又在妻子的坟茔旁立了个新坟,把笔墨纸砚埋了进入,也把自己的过去埋进了坟茔。
他烧毁了所有珍藏的名人字画却珍重地将自己的画收了起来,只因为画中有她。
他在她的坟前种下了一颗种子,又在自己的坟前种下了另一颗。他继续种着桃树和松树,直到桃林布满整个山头的那一天,他种下最后一棵桃树以后,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家,而后嚎啕大哭。
后来他不见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是死是活。
再后来,人们发现桃林与松林的交界处被挖开了一个坑,似乎取出了什么东西。人们在松林中找到了一块写满了字的素绢,听老人们说,这是三才圣子的妻子最喜欢的衣料。
再后来,他和她的故事逐渐成为了传说,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人记得漫山遍野的桃树和松树从何而来,似乎它们本来就应该生长在这里。
而那块素绢上题的那首词却被人们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再后来,这里就叫不识城了。
明台长饮一口茶水,意犹未尽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