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召在沉思中被叫醒,看着上官灵与周牧言都在注视着自己,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郡主殿下周公子,您二位为什么都盯着在下?难道是出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事?”
周牧言笑着摇头,“那倒没有,只是高副将你,终于开始有了将帅的风范了。还要恭喜你,从一个听命行事的棋子变成了掌握棋局的国手。”
上官灵也是带着笑容,她身为一国的郡主,自家王族之下若是能再多出以为运筹帷幄的将领,那绝对是家国之幸,也是他们上官王族的大幸。
知人善用的贤明君王,往往会不吝资源与官爵,去拉拢培养自己手下的国之栋梁。但天下间各姓王族数不胜数,而其中真正可算得上是明君的又能有几个呢?诸多君王其实不过是幸运地生在了帝王家,他们能在一国之中位于万万人之上,也无非是得到了自己父皇或母后的青睐。
所以,能臣需要有明君的赏识才能得以焕发光彩,但这却只占了小小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靠着几分的运气,碰巧博得君王的赏识才不至于被埋没掉。
而对于像山城国这样国力衰败的诸侯国来说,大贤大能之才是更加迫切被需要的。不仅因为当权的君王是少有的明君,更是因为这山城国的人才凋零无以为继。
青阳城内的杨家,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一名平民装扮的男子刚刚离去。而在他离去之后,空荡荡的大殿内,就只有杨烈一人独自坐在主位之上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时,杨祁山进到殿内,他恭敬地向现任家主杨烈也就是他的太爷爷深施一礼。他微微地低着头,见杨烈面带着愁容便开口问道:“太爷爷,不知您老是在为何事发愁?方才,宗家的人可是给咱们带来了什么麻烦的事情?”
“唉!”
杨烈手扶着额头,他看向下方的杨烈,在哀叹后才缓缓说道:“烈儿啊,正如你所说,我们杨家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
“太爷爷,您不妨说来听听。也许,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建议。”杨祁山态度恭敬地说着,同时,他也走上前去,给自己这位太爷爷将茶盏倒满茶水。
杨烈摆了摆手,示意杨祁山在一旁落座。随后,他皱着眉头说道:“这偌大的杨家,恐怕除了你我也没有别人可以说了。方才离去的正是宗家派来的人,此次宗家派人过来,只是向咱们这一脉分支下达命令的。”
“命令?太爷爷,虽然咱们这一脉是杨家宗家的一个分支。但我们,真的要这样任他们摆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