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历九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夜,因都城平民暴乱,以'张铁'和'徐万山'等人为首的暴民,趁乱攻入皇城,致使帝都陷入混乱,青云洲当代帝君江天南陛下,于暴乱之中,不幸驾崩……太子'江灵远'、二皇子'江灵光'、四皇子'江灵海'……嚯,这么多皇子,都没活下来吗?”
苏逆顺着看下来,才明白这是江北笙在掌控大局之后,向青云洲百姓们下发的通告。他若有所思地捏了捏自己的下颌,继续看了下去。
“长笙王江北笙殿下,在得知消息后,火速起兵勤王,然事起仓促,长笙王殿下虽然成功镇压了帝都的叛乱,却未能救下'江天南'陛下和诸位皇子……”苏逆看到这里,嘴边不由得浮现出一抹冷笑,“起兵勤王却没能赶得及救下江天南?真是个好借口啊,不仅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江天南之死可能带来的问题,还顺带让自己的士兵入驻皇城有了合理的借口。”
“嗯……处死了几名起义军的首领,但是没有看到王长安的名字,说明处死的那些人,应该是江北笙和起义军那边商量好后,推出来的替死鬼。”苏逆非常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份公文中的问题,“嘶……鉴于起义军的暴动事出有因,虽不合法理,但情理可荣,在前掌民使谢竹的担保下,暂免这些人的死罪。同时为了让都城尽快重回正规,江北笙把自己封为摄政王,重新启用谢竹、谢杏等带罪大臣……立刻重审天牢中罪人,尽快将江天南留下的冤假错案平反……开仓放粮,尽快恢复各郡县百姓的生活状况……嗯,虽然看得出来是收买民心的手段,但是无论如何,江北笙目前制定的这些政策,还是有利于百姓,有利于青云洲尽快回归正轨的。”
“唯一有一点,就是这份通告上说,若是能够找到还幸存的皇子,江北笙将会自动退位,让出王座,重新将江天南的血脉迎回龙椅之上……呵,好一招借刀杀人,这摆明了是用这招代替通缉令,来让普罗大众帮他找出灵赫、灵雅他们俩的踪迹。要是真找到了,恐怕新的公告就是'江天南陛下最后的子嗣于返京途中不幸病亡'之类的了……”
苏逆很快地将这份通告浏览完后,在心底思考起了江北笙这些举动的用意。反复思量之后,他都没有觉得其中除了借百姓之手寻找江氏姐弟俩之外,还有什么其他阴谋,这些举措无论怎么看,都是利国利民的,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从这一点上来看,江北笙此人并不是一个愚蠢之人,对于王权之术,确实掌握得很不错。”苏逆对于江北笙的评价略微拉高了几分,但是有他阴谋策划,谋害亲兄弟的事实在前,苏逆对这人依旧没有什么好印象。
他想了想后,转头对知忧询问到:“你对江北笙这个人,了解多少?”
知忧本来也还在认认真真地浏览公文,听到苏逆发问,他先是吓了一跳,而后思索了片刻,才认真地回答道:“说实话……江北笙此人在青云洲的评价,一向都挺好的,是众所周知的贤王。阁下,您知道的,一个人想要隐藏自己的本性很容易,但是想要十年、数十年如一日的隐藏,那就很难了。而江北笙平日里爱民如子,励精图治的形象,并不像是装出来的,我们化蛇氏族内部对此人的评价也很高,他是天生的王者,是在江天南发狂之后,最适合坐上青云洲王座的人。除开对于权力有着近乎疯狂的执念之外,他确实没有其它缺点。”
“是吗……”苏逆喃喃道,虽然他自己对江北笙没什么好印象,但是知忧的评价确实还是值得采纳的。他很清楚,知忧说的没错,一个人想要数年、数十年地隐藏自己的本性,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根据这么多人的反馈来看,江北笙确实是一代贤王。或许……真的是他对于权力的执念,才驱使他走上了这样一条路。
那……如果真的让江北笙继续在青云洲的王座上坐下去,是否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呢?
苏逆一想到这里,一时间竟有些动摇了。这几日以来,自己已经看到了太多无辜之人,因为这一场叛乱,流离失所、度日维艰。百姓们的生活,正因为整个青云洲的混乱,而变得越来越差。
如果自己将江灵雅、江灵赫两姐弟送到了镇北要塞,送到了那位北疆侯的手上,那么复仇心切的姐弟俩,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掀起讨伐江北笙的战争,到那个时候,必然有会有一场席卷整个青云洲的战乱来袭。且不说江灵赫这样一个孩子坐回王座是否合适,是否能管理好整个青云洲,单是这样一场战争,就足以毁灭大批无辜百姓的平静生活。
这样做……真的是正确的吗?
“知忧,你觉得,如果让江北笙继续在王座上坐下去,他能把青云洲治理好吗?”苏逆有些迷惘地开口问到。
知忧有些疑惑地看了一眼身边这位“神王阁下”,想了想后,回答道:“我只和江北笙这人打过两次交道,但是我能感觉到,他的理智和聪慧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他天生就有着睿智、沉稳的气质,虽然他确实为了夺取王权,策划了这样的阴谋来谋害自己的兄长,但是……我必须得说,江北笙确实比江天南更适合治理青云洲。”
这一次,苏逆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份通告,陷入了沉思当中。
两人的身后,喧闹的平民们显然并不了解这么多,对于他们来说,江北笙的通告,让他们看见了生活重回正规的希望,让他们在连日的阴云中,终于重新看到了一缕阳光。因此彼此的眼中,只有兴高采烈的神情。
或许有些时候……正确的并不一定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