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可是……”</p>
接下来两个月,王孙季满每日早晨都去老师住处,学习噩梦般的殷商古文。</p>
他贴身带着毛笔、铜削、竹片和装墨小竹筒,这是父亲得知王孙季满学习古文后,特地送他一套书写工具。</p>
每次他都用上好兔毫笔习字,写错便用铜削刮削竹片上错字,方才重写。</p>
“你眼下所阅读竹简文字,都是为师抄自甲骨卜辞。所谓卜辞,是指吾等大邑商巫觋进行占卜后,刻在牛胛骨、龟甲等兽骨甲壳上文字。”</p>
待王孙季满对殷商古文比较熟悉后,龙骞老师开始跟他训释文字的意思,以及所记载内容。</p>
待王孙季满熟悉殷商古文后,老师开始训释文字意思,及所记载内容。</p>
“卜辞有一定格式。完整卜辞由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p>
龙骞老师指着简册道:“你看这一条,‘癸丑卜争’,便是叙词,记占卜时辰和人名,意思说癸丑这一天,由一名唤做‘争’的巫觋进行占卜。可明白?”</p>
“明白!”王孙季满点头。</p>
“至于‘贞旬无祸’,便是命辞,指所占卜事项。‘贞’是问的意思,‘旬’是十天。这段文字说,十天内是否发生坏事……”</p>
老师顿了一顿,“王占曰:‘有祟有晦’,这段是占辞,记兆文所示占卜结果。‘祟’指占卜时出现不祥灵异现象。整句意思是:大王说,占卜出现了坏事。”</p>
“老师,‘晦’字怎么解释?”王孙季满提出疑惑。</p>
“‘晦’字由‘日’与‘每’组成,‘日’是太阳,亦是母亲。而‘每’表示母亲所生育子女,也是月亮。”</p>
老师告诉他,“每月最后一天,月亮太阳同时升落,这时月亮完全隐去,夜晚会特别阴暗,便是‘晦’意思。”</p>
“老师,后来真出现坏事?”王孙季满再问。</p>
“你解释看看。”老师鼓励他。</p>
“甲寅允有来艰,左告曰:‘又亡刍自益十人又二’……”</p>
王孙季满寻思片刻,“这是验辞,记事后应验情况,是占卜最终结果。验辞显示占卜十分灵验。到了甲寅这天,有人报告说,有十二个畜牧奴隶,从‘益’这个地方逃跑。”</p>
“嗯,你对殷商古文很有天赋,只需再努力学习,即可深入掌握了。”龙骞老师一脸嘉许,“届时,为师便可传你商符……”</p>
“多谢老师赞许!”</p>
或许是继承了外家殷商王族血统,王孙季满逐渐对这些殷商古文产生莫名亲切感,加上老师赞许,他学习起来格外积极。</p>
学习殷商古文半个月后,老师开始传授巫术修炼法。</p>
老师告诉王孙季满,想成为一名巫觋,须拥有上古十二巫族血脉。</p>
但拥有巫族血脉只是前提,能否成为巫觋,取决于此人是否具巫灵根。</p>
六大巫家子弟均有巫觋血脉,若无巫灵根,终究无法成为巫觋。</p>
故无巫灵根的巫族子弟,转而接受君子六艺之学,在国内外担任公卿士大夫的家臣等。</p>
“老师,仲兄和叔兄没巫灵根,不能成为巫觋?”王孙季满问。</p>
“然也,汝等姐弟四人都有源自巫咸氏与巫姑氏的巫族血脉,仅有伯姬和你拥有巫灵根。”</p>
龙骞老师略一停顿,接着说:“拥有巫灵根,只是具备成为巫觋资格。至于能否成为优秀巫觋,还要看各人天赋、修为与造化。”</p>
语罢,老师站起身来,从架上取出一卷帛书递给王孙季满。</p>
“这一部《龙元经》,记载巫礼氏的精要巫术。此卷内容,则记初学者冥想修炼巫力的要诀。小子回去先将要诀背熟,为师再予以指导,三日后正式启灵。”</p>
说罢,龙骞老师便转身离开。</p>
“太好了!我可以学习巫术了!”王孙季满迫不及待打开看,不禁皱眉。“哎呀!怎么都用殷商古文写?要我怎么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