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173号矿星,自转周期27小时,公转周期390天,重力加速度约为114倍g,所在的恒星系有一颗质量大约为太阳2倍的恒星佐夫。
星门中转站就建在银河173号矿星的卫星上,卫星半径615万千米,重力加速度约为008倍地球重力加速度,因为是交通枢纽,经过长年以来不断地开发,商业繁荣度比上一些繁华都市也不差。
为什么不建在太阳系?因为太阳系没有矿,或者说是没有行星矿藏。
随着地球的能量晶矿开采殆尽,太阳系内的能量矿藏大多在太阳系内的小行星上,但近地有矿小行星大多都是温度几百度上的,归束游离混乱的热能总比释放热能要难得多,所以这些近地小行星都被放弃,只能往往远处的小行星去寻找能量矿。
至今位置,太阳系内的矿产星还有11个小行星,1个矮行星,这些小行星直径大多在500公里左右,矮行星直径1200公里,被命名为银河19到31号矿产星,没有单一的金属矿产星,都是有能量矿藏的能量矿产星。
前1到18号早已经被开采完毕,只剩下一个空壳停留在孤寂的宇宙中,记载于联邦的历史资料里。
佐夫恒星系大概五光年的直径,矿产星173号是佐夫系的第五大行星,因为它原本没有生命存在,没有被改造成宜居行政星,也不是原始星球,所以它只能被列入矿星系统。
银河系除了地球以外没有生命星球,所以大部分货物都是矿产和能量晶,元晶矿见得极少,据资料统计,元晶矿基本都存在于有生命的原始星球,或者是曾经存在过生命,但生命全部消亡的星球。
除了一些主要运输航道,目前还有大多行星或者小行星之间的航道没有进行清扫,也不在管制范围。
有些飞船或许会经停多个有人在开发的资源星,到处拉货拉人,或许隔着几万到几百万公里就又是下一个星球或者小行星,联邦对这些星球和小行星之间的交通都没进行管制,只要不乱飞,有光粒子导航仪一般是撞不到的。
银河系目前也只是寻找到佐夫系这么一个有大型矿产星球的恒星系,在佐夫系周边的恒星系也只有一些矿产价值大的小行星会被开发。
若是进行跨星系探索未知区域的探索飞船,且航行距离太远,没有安全航道和跃迁锚点的,只能耗费能量开启减质引擎顶着护盾加速到光速以曲速引擎超光速飞行。
这些航线上的飞船大多长时间在宇宙中飞行,以星门中转站为中心向外飞出的,这也就让星门中转站成了这些飞船的补给地点,也能在这交易带来的货物。
……
江诚所搭乘的是直达莫比乌斯星系的飞船,不会在星门站停留。要想在星门站上逛一圈,可以买地球到银河星门站的船票,也可以现在下飞船,但这是不可能的。
黑蜂号经过了数据核对,已经被批准通过星门,将在18点整进入31号星门通道,排序在顺位第三。
每个星门使用间隔10分钟,之所以称之为门,是因为它以一个竖直椭圆的形状保持时刻开启,最开始大小只有普通家庭门户相当,在使用时才会输入能量激发变大,打开适合飞船大小的星门跃迁通道。
星门是一道没有实体的门,由能量差扭曲的时空构筑,在普通运行状态维持量子信息交换时,经过星门的光线都被扭曲偏转,所以能被肉眼观察到。在刚输入激发能量门户变大时,幻彩色的能量雾在星门内部四处飘散,只有等这些能量雾以星门中心为漩心规律旋转,才能通过飞船。
飞船上的跃迁引擎数据模块会在通道内不断对比锚点量子信息,以确定飞船从通道出来不会落到别的地方,又或者是别的量子信息对应的星门通道。
量子信息在通道内可以瞬间传播,但是星际飞船却不能瞬间传送过去。
在量子世界,现在有了元晶作用,信息交换不再会造成被传送的量子湮灭,为什么会出现湮灭?就是在量子传送前记录被传送量子的全部信息,自身完全湮灭,以量子态传送到目的地后通过已经保存好的量子信息捕获自由粒子重组自身。
现在的元晶相能量相当于量子的外挂,量子带着挂,在传送的时候不再是整个湮灭,而是把一部分随着元晶能量分割出去进行传送,同时也将基本信息传送过去,等于断手断脚,但有外挂在,瞬间就能恢复满血。
属于这样传送过去的量子的断手断脚在星门另一端是不会再恢复完整的,在交换了能量和信息后就变成自由粒子了。
但星际飞船和人类可没有这样的外挂。
没有信息对比,人类以肉身进入星门不是被能量乱流的巨大压力压死就是福大命大活了下来但不知道自己在哪个角落旮旯。就算是飞船,也是需要开启阻尼装置来应对星门跃迁通道内不断变换的压力。
跃迁需要的能量在星门站交了过路费,已经由星门站提供,飞船只需要进入跃迁通道等上银河星门距目标星门的距离每1万光年1秒的时间就能以这端进入星门的速度飞出另一边的星门通道。
所以进入星门再行星际航管中也是有规定速度的。